港大校長馬斐森離任在即,傳聞隱形材料技術專家張翔將出任校長。恰巧網上流傳一段影片,片中大叔利用「隱身斗篷」遁形,令人嘖嘖稱奇,有說這正是張翔的發明。這影片恐怕是後期加工的,不大可信。留意科學資訊的人,七八年前該聽過以下實驗:科學家用方解石晶體製成透明斗篷,在特定條件下可使鋼楔隱形,原理是令光線彎曲,使它彷彿從物體下的地面反射過來,就像物體不存在。兩年前,張翔用「金納米天線」(gold nanoantennae)製成隱形布料,是人類首度成功令任何形狀的3D物體隱形,只是有兩個條件:物體必須靜止,我們亦必須正面觀看,它才能隱形。兩年前限制還這麼多,但今天影片所見,那隱身大叔竟能活動自如,合理嗎?
記得朋友曾告訴我,有套關於異能人的電影,個個主角天賦異稟,同時又天意弄人,特異功能成事不足,騎呢有餘,例如有位隱形人,設定是「只能在沒人望他的情況下隱形」,一有人望他,就絕對不能隱形。這樣的異能,跟太陽能電筒有什麼分別?我不肯定是否真有這部電影,但後來看薄伽丘《十日談》(Decameron),意外發現這騎呢隱身術的起源。薄伽丘有個故事,主角Calandrino很天真很傻,好事之徒乘機作弄,告訴他有種叫「elitropia」的奇石,只要佩戴那石,那麽「在他不在的地方,就沒有人能看到他」(non è da alcuna altra persona veduto dove non è)。Calandrino不假思索,信以為真,立即想利用那奇石隱身,下場之可笑,不言而喻。惡作劇者固然不對,但受害人更有問題。人家其實沒有說謊:你既然不在,誰又能看見你?只是Calandrino一廂情願相信,就忽略了「在他不在的地方」中那個「不」字,即薄伽丘原文「dove non è」的「non」。這是笑話,卻充滿悲哀。很多人明知某些東西是假,仍執迷不悔一信到底,大概覺得假的東西最美麗。這種想法,恕我不敢苟同──每次我仰望星空,都感受到真善美三位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