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港征CBA的惠龍兒(Duncan),初嘗職業球員生活,半季以來表現漸有進步。他昨日特於杭州抽空接受香港記者訪問,他指正慢慢融入國內生活,但坦言需時適應新戰術角色和定位。
特約記者杭州直擊
Duncan加盟浙江稠州銀行隊數月,他笑言普通話大有進步,與本地隊友和外援相處甚佳;而且杭州為大城市,飲食和生活都不成問題,即使食物不合口味,偶爾會買沙律等西式食物,身體脂肪甚至越見下降。雖然場外生活的挑戰漸解決,Duncan於場內則迎來新一頁:職業球員。他表示職業的生活模式與在港時大有分別:「就訓練來說,以前效力南華時每晚七至10時練習。CBA未開季時一星期六天操練,早晚各一課;開季後賽程緊密,隔天便要比賽,打完一場又要即時思考如何應對下仗對手,沒太多時間休息。」
轉打四號位壓力大
時間表有異,Duncan的戰術角色也有大變,他以往在南華和港隊為主力中鋒,不過礙於身形所限,征戰CBA需轉型大前鋒位置,要重新適應:「防守上,我要防守對手四號位外援,我在香港習慣五號位,熟悉背籃防守,在內線不成問題。但我鮮會對位靈活突破兼具射程的球員,因此不太習慣。」Duncan暫時出場八次,場均上陣15分鐘,平均收穫3.5分及3.5次籃板,進攻責任明顯比以往輕,他指在CBA以配合外援為主,而且講求進攻的戰術執行力:「香港籃壇進攻模式很不穩定,球員有空位便起手;但這裏講究陣式,加上防守壓力大,我較難找到進攻角色。」
望外闖經驗助後輩
現年28歲的惠龍兒乃繼潘志豪、虞興海、呂楚威和羅意庭後,第五位參戰CBA的香港球員,他希望他日能以自身經歷幫助有志外闖的後輩:「香港籃球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善,我認為新一代有個別球員具潛質打上CBA,但未見香港有人具備豐富經驗和計劃協助他們。香港籃球文化比較落後,舉例一來稍高大便要擔任內線,其實六呎二、三的內線球員難以挑戰CBA;二來教練層面上,沒有甚麼人可指導年輕球員去踏上職業球員之途,我期望之後可協助這群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