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死係人生必經階段,但未必個個有勇氣面對死亡。非牟利團體「心繫心生命教育基金」噚日舉行活動「死旅。圖生」,參觀義莊同解剖室呢啲平日甚少開放但同死亡有關嘅地點,希望參加者反思生命,約200人參加。
近距離接觸大體老師
其中喺1899年遷至摩星嶺墳場一帶嘅東華義莊,用嚟短暫存放客死異鄉嘅海外華工遺體,等親人認領後轉運返鄉下落葉歸根,現時仍有30至40具華工遺體存放喺義莊50至60年,最長歷史嘅遺體更已存放達110年。東華三院助理策劃主任(廟祀服務)梁中杰透露,最近有個移民海外嘅孫女,因為嫲嫲希望死後同曾為華工嘅丈夫合葬,孫女千里迢迢嚟搵存放咗喺義莊已70年嘅爺爺。
活動另一個參觀地點係港大醫學院「大體老師」解剖實驗室。本身係遺體捐贈登記者嘅港大解剖學副教授陳立基話,近10年港人對大體老師嘅接受程度明顯提高,平均每年約70具遺體捐贈,甚至試過有100具,所以近年較專注推動生命教育,認為畀市民近距離接觸死亡,可以反思生命嘅有限,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