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早前當香港入境處拒絕英國保守黨人權事務委員會副主席羅傑斯入境又沒有任何合理解釋時,我們擔心其他關注香港事務的國際友人如前港督彭定康會面對同一命運,從此跟香港這片土地緣盡,不能再踏足他們真心關心的城市。
前幾天當入境處拒絕台灣記者、作家文化人張鐵志先生入境後,我們不僅擔心香港的國際友人被禁足香港,更憂慮香港的入境政策變得澳門化,變得一面倒逢迎北京的政治需要以至毫無章法、規矩,令香港難以再成為國際文化、思想、個人交流的中心,令香港在國際社會變得越來越孤立。
批評三地政府不應被報復
澳門入境政策之混亂、嚴苛與荒唐早已成為國際笑柄。泛民主派議員、政團成員到當地旅遊固然大多吃閉門羹,社工、學者、記者同樣不知何故就成為不受歡迎人物被遣返;後來還出現一個月大嬰兒也被視為危害澳門治安及穩定的人而被拒入境的鬧劇。可澳門入境當局對這種無理據、無規範、無解釋的做法不但不以為羞,反而振振有詞的說拒絕「不受歡迎人物」入澳是應有之處,又指各方的批評沒有道理及醜化澳門政府。
今次香港特區政府拒絕張鐵志先生入境同樣是個無理據、無規範、無解釋的三無決定。首先,張先生是記者及作家,他發表文章討論中港台事務,批評三地政府的失政既是專業職責,也是基於評論人的良心,沒有理由因此而受到歧視或報復,不然甚麼言論、新聞自由就不必提了。
而且,張先生的文化評論、政論都建基於事實,也不僅針對香港或內地政府。在他筆下,台灣政府、政黨的過失與醜聞同樣無所逃避。也就是說,張先生並不是甚麼政府、政黨的代言人,而是有獨立判斷的記者及文化工作者,特區政府有甚麼理由拒絕他入境,令他被迫與家人分隔呢?
張先生毫無疑問跟香港政界人士包括學運領袖、泛民主派政治人物有聯繫、有接觸,他對傘運及香港民主進程受阻也深感不平。但跟政界人士接觸溝通本就是記者應有之義,否則不可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至於立場較傾向民主、自由、人權更是開放社會公民的常態。張先生既成長於步向民主的台灣,又在英美接受教育,自然認同民主自由理想與價值,對打壓人權扼殺民主自由進程的做法深惡痛絕。特區政府更不能因他同情傘運及民主拒絕他入境。
妨礙人才及訊息自由流動
何況,張先生過去幾年一直在香港居住、工作及生活,幾年來一直沒有任何違法行為,沒有威脅香港安全與秩序的言行。他今次到香港也不是要參與甚麼敏感政治集會或搞政治串連,而是為了跟妻子探望家人。忽然間,入境處就關上大門不讓這位從來沒有威脅香港秩序與安全的人入境,這既顯得無理粗暴,更完全缺乏人情人道的考慮。
教人失望的是,在拒絕入境決定曝光幾天以來,不管入境處還是其他政府高層包括特首林鄭月娥都不肯、不能提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總是在顧左右而言他,又或以不評論個案為理由保持緘默。最可笑的是那位官升至民政事務局局長的劉江華,他居然說特區政府一直重視文化交流,會繼續邀請不同地區不同背景的人到香港出席活動,參與會議及盛事……等。可要是像張鐵志先生這樣的文化人也因為銳筆批評當權者而不能入境,劉江華及政府搞的所謂文化交流找誰來呢?還有誰願意來呢?
香港是國際都會,倚賴暢通的國際資金、訊息、人才交流才能維持競爭力及獨特地位。當年中共元老鄧小平就盛讚香港訊息靈通,對中國極具價值。特區政府卻把香港的入境政策澳門化,胡亂設置障礙關卡,妨礙人才、訊息、文化的自由流動,阻礙國際社會了解香港的實際情況。這不但容易引起誤解,更會削弱香港的優勢與特色,實在是自毀長城的愚蠢行為!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