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全球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說香港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被俄羅斯和新加坡超越,排全球第三。在比賽場上,本來常見上屆冠軍,今屆三甲不入,又或者去年的季軍成了今年的盟主。名次升跌,本來沒有甚麼大不了,無必要對此大做文章。但研究同時指出港生的閱讀興趣低於國際平均線,積極投入學校閱讀堂的比例更是排包尾,這才是最值得關注之處。
能力高、興趣低、投入感包尾,這個黃金組合反映的是徹徹底底的一個「操練文化」。該研究是將各類文章派給參加研究的學生去做閱讀理解,而閱讀理解能力的確是可以經操練而提升。坊間有海量的閱讀理解補充練習,學校也有一堆堆的工作紙,長時間的重複操練,當然可以減少閱讀而不理解的情況,但反反覆覆去做閱讀理解,結果卻令到學生沒有時間沒有心情去閱讀,失去的肯定比得到的更多。
閱讀理解能力高但沒有興趣去閱讀,讓人看到的是「浪費」兩個字。喜愛閱讀,得益是一輩子的。從功能上來說,愛閱讀的孩子因為習慣接觸文字,語感、造句、認字能力會較好;而大量閱讀的孩子,又會在不知不覺間吸收很多書中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愛書,讓他們和古今中外不同作者對話,他們自然能享受獨處,不會動輒喊悶。若然有一個環境,專門培養出一群叻做題但不愛書的學生,這是浪費學生的光陰,浪費大家的時間,也一如負責該研究的教授所說:「谷壞個腦」。
蘇菲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