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出席公民實踐論壇的講座,談到香港的中、小學教育,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說,教育問題千頭萬緒,若要先找一個問題來解決,她認為是大學收生的方法。目前的收生方法,仍是過度依賴紙筆,只有利部分學生。
席間有心水清的教師說,當初新高中學制的設計,有所謂OLE,即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鼓勵同學不單要埋首書本,還要擴闊視野,接觸社羣,但如今已沒多少人談及。大學收生不看這個,學校便不會花時間做。
主持討論的區家麟只問了一個問題,為甚麼學生入到大學,好像完全失掉學習動機?彷彿他們已把畢生的學習精力花在文憑試上,是這樣嗎?
我作為家長,目睹一個高中生的育成,百感交集。才剛升上高中,班裏十之有九的同學已開始補習,有些還不止一科。不過是中四生,已是滿桌文憑試試卷,操練變成日常。大學如何收生,文憑試如何考,直接操控了中學如何教、如何操練學生。
子女用功,做父母的固然安慰。但千辛萬苦過了這關,入大學後喪失了學習動機,又值得嗎?大學本科教育只是開始,若他喜歡追尋學問,以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學習動機沒有了,就如油盡燈枯。
近日有研究公布,香港學生閱讀能力全球第三,我啞然失笑,所謂閱讀能力,只是做閱讀理解練習的能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