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國際金融市場有點異樣,好像有點paradigm shift的味道。首先,虛擬貨幣bitcoin(比特幣)快速上升,前不久還在五、六千美元關口掙扎,昨天已升破1.5萬美元,令總市值超越2萬億美元。有分析員預測比特幣未來一年會升破2萬美元,更有研究機構預測會升破5萬美元,令市值達到4萬億美元。
另一邊廂,過去幾年股市寵兒科技股有轉勢迹象,多隻龍頭科技股近一、兩星期輾轉回落,明顯跑輸傳統經濟股。向來被香港股民、分析員視為股王的騰訊不但不能倖免,跌幅比外圍同行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兩個星期已從439元高位跌至360多元的水平,市值由4萬多億跌至剩3.5萬億左右,蒸發了近8,000億,甚至動搖騰訊穩賺不賠長升長有的神話。
比特幣升跌跟騰訊好像有點風馬牛不相及,前者不是實際產業,也不能算是貨幣(流通量及範圍極低),本質上仍是投資產品。騰訊則是擁有十億內地用戶的網絡巨企,並且不斷進軍不同行業(從手機遊戲到醫療都有),實際營業額數以百億元計。
不過,比特幣與騰訊有兩個重要的共同點值得注意。其一是兩者賣的都不僅是本身的價值,而是前景或憧憬。
超寬鬆貨幣政策逐步過去
試想想,若果沒有人憧憬供應有限制的比特幣未來有機會成為網民網上流通的重要貨幣,突破實體貨幣、主權的壟斷,它的價格即使上升也很快打回原形甚至變得一文不值。騰訊稍好一點,至少有實際業務及利潤。但它的收入、利潤跟股價近兩年基本上完全脫節,市盈率在高位時超過70倍,派息率則只有0.2厘,跟港股平均12倍PE高一大截,當中的差額只能由對前景的無限憧憬(未來數年業績繼續以倍數增長)支持。
其二,兩者先後成為市場寵兒,價格快速上升都拜各國央行自08年金融海嘯後濫發鈔票搞量寬所賜。投資者以至一般民眾對實體貨幣的信心大減,否則比特幣及其他虛擬貨幣根本無機可乘。而騰訊若不是有大量游資熱錢在零利率下四處尋找高回報投資,到處找有說服力的投資主題(科技股),它也不可能在幾年間升至500元拆細後再升至接近500元。
但是,就如所有投資一樣,盛衰周期即使姍姍來遲高潮低谷還是會出現,不可能只升不跌,銀根也不可能永遠如此寬鬆。當前金融市場利率真正開始上升,超寬鬆貨幣政策逐步過去。
美國聯儲局本已預計未來兩年加息至少到兩厘半至三厘水平。現在特朗普的減稅方案成功通過國會兩院,將在明年逐步落實,變相令已接近充份就業的美國經濟進一步熾熱,通脹壓力勢將升溫,促使聯儲局要加快加息步伐及提高加息幅度。到時候投資者會發現傳統產業、傳統投資工具的回報上升,科技股相對之下風險高回報低,對騰訊及比特幣肯定有負面影響。
兩者相較,比特幣未來一段時間比騰訊之類的科網股有優勢。當中最大原因是美國主流金融體系如期貨交易所、期權交易所已正式推出比特幣期貨合約,並將在本月中陸續開始交易。這樣的安排令比特幣從小眾走向正式金融市場,能參與的投資者、資金大增,各方對它進一步打入金融市場的憧憬肯定大幅上升。換言之,比特幣大有可能成為明年上半年資金追逐的焦點,超越炒作多年的科網股,進而取代騰訊等科技股成為投資市場超新星!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