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未必有其果 - 林道群

因未必有其果 - 林道群

作者見面,發了一堆牢騷,說是他自己的書寫得這麼好,比誰誰都還好,為什麼不被讀者青睞不暢銷呢。我支吾其辭顧左右言他,今時今日一本書暢銷,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至於一本書,就算天時地利人和,書寫得也很好,天可憐見在香港賣不好卻似乎是司空見慣的事。作者聽罷,還是氣難平。我剛好在讀艾耶爾A.J. Ayer寫休謨David Hume那本經典小書,就跟他說起休謨來。
我們都知道艾耶爾是大哲學家,生前是牛津大學教授,他的《語言、真理與邏輯》很有名。他這本休謨小傳幾十年來也歷久不衰,他說休謨是英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同時又引法國大儒伏爾泰說,休謨寫的《英國史》也是任何語言寫成的歷史中最好的一部,言下之意是說休謨作為歷史學家比哲學家還偉大。
英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世上最偉大的歷史學家,第一本書《人性論》受到的冷落,一度使休謨極為失望,他說沒有比他這本書更不幸的,一印出來就死了。休謨在世時此書的確沒賣完,但也不是沒被人注意,有三篇不短的評論,只可惜三篇都是不懷好意的負面批評。其後,他後來最著名的《人類理解》和《道德和政治》一開始仍被冷落,休謨再度感到顏面盡失。再後,《英國史》第一卷一出版又告失敗,據說是惹怒了輝格黨,托利黨也不高興,倫敦書商還合謀反對休謨的愛丁堡書商。替約翰遜博士寫傳的鮑斯韋爾說過,約翰遜博士也很不喜歡休謨,「只要休謨加入一個群體,他立即離開」。羅素《名人的噩夢》中有一小故事,說是地獄裏有一間囚室,住的全都是批判過休謨的哲學家。幸好羅素加了一句,即使在地獄,這些哲學家的智慧也沒有太多的長進。
不是嗎,生前休謨還是成為不列顛第一個僅靠文學就掙得不菲家業的文人(莎翁雖富甲一方,但好像靠的是作為演員、經理和股東的收入),死後成了艾耶爾筆下最偉大的英國哲學家和伏爾泰最好的歷史學家。休謨最著名的是,他否認「每一個事件都有原因」這一命題,如此這樣,我很休謨地跟我的作者說,書寫得好和是否暢銷,沒有因果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