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動30年來最大規模減稅方案,降低企業和個人所得稅,兩院最終版本有機會在聖誕前獲簽署通過。在加州,兩黨中也有憂慮稅改對可負擔房屋甚具破壞力,恐加劇房屋短缺問題。
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
三藩市第四街1180號的一個可負擔房屋(affordable housing;即以低於市價租予合資格人士)屋苑,月租997美元(約7,776港元)至1,362美元(約10,623港元)。150個家庭式單位內,有三分一數目的租戶是前露宿者,其餘供一人年入息不超過38,850美元(約30萬港元),或4人家庭55,500美元(約43萬港元)的低收入者居住。屋苑內有露天電影院、有專人搞聚會,也有常駐職員協助住客搵工和申請社區資源,讓居民不被社會邊緣化;最特別是,一個單位以日間托兒所形式出租,住客除了幫鄰居顧小孩,也得到就業機會。這種模式在租金中位數達4,450美元(約3.4萬港元)的三藩市可謂買少見少。
有多個可負擔房屋項目的非牟利發展商加州慈善居屋(Mercy Housing California),房地產總監瓜爾科(Barbara Gualco)表示,這樣的成果得靠市縣和州的經費,再加上聯邦資助才成事,一磚一瓦得來不易。
特朗普稅改目前在華府尚待磨合的兩份方案當中,眾議院方案削減「私人活動債券」(private activity bonds,簡稱PABs)的免稅福利,參議院則傾向保留。PABs和低收入者住房稅收抵免(low-income housing tax credit,簡稱LIHTC)一直是美國建可負擔房屋的兩大重要資本。代表三藩市的加州州眾議員邱信福(David Chiu)對《蘋果》表示,失去PABs將是對房屋問題最「具破壞力」的部份。「PABs和住房稅收抵免有重大關聯,失去的話,代表加州將損失超過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去起可負擔房屋,即未來十年,我們恐喪失上百萬計的可負擔房屋。」
去年,加州政府和發展商運用這些免稅褔利,成功資助了182個發展項目,建成近2萬個單位。以這個屋苑為例,瓜爾科稱若當初沒有這兩大資助,即等於少3,100萬美元(約2.4億港元)資金,項目無法成現時的規模。
邱表示,早前由他推動通過的十五項加速建屋法案,在加州兩院得到兩黨共同支持。他正盡最努力向該批共和黨人游說華府,「州內是有共和黨人也認同這次稅改(對房屋)的破壞力」,惟他不抱樂觀,「作為加州的民主黨人,實在難以影響特朗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