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口響:變一變冇壞 - 聰鳴

鬥口響:變一變冇壞 - 聰鳴

嚟到年尾又係球壇派成績表嘅時候,金球獎頒獎禮亦殺到埋身。但唔似得FIFA頒獎典禮咁多瓣數,又最佳男子教練、又終身成就獎等等,金球獎只係頒畀足球記者評選「最優秀」嘅歐洲足球員,但入選名單就有30個人,當中又會揀最後三強,搞到其餘嗰27個好似陪太子讀書咁,你話幾咁冇癮!
或者有人會話頒獎禮就梗係有輸有贏,唔可以照顧所有人嘅感受,呢個講法亦都冇錯,因為攞獎嗰個可能真係好似上季嘅C朗咁勁,幫皇馬擊敗祖雲達斯蟬聯歐聯,又幫葡萄牙攞埋歐國盃冠軍。但除咗得主之外,其他球員都付出咗好多努力,好似卻奧斯、戴巴拿呢啲球員嘅表現其實唔錯,亦都好值得褒獎,但往往去到金球獎就只係得一分或者兩分,搞到佢哋好似遠遠都唔及入圍三強咁勁。
其實香港樂壇都一樣,某電台搞嘅頒獎禮亦都俾人話係分豬肉盛會,獎項數量曾經多達百幾個,人人有份永不落空。
金球獎自1956年就開始舉辦,勝在認受性高、歷史悠久,加上就係得一個獎,顯得好似特別高端,有種只此一家嘅感覺。但諗深一層,金球獎就係缺乏多元性,正常嘅樂壇頒獎典禮除咗會頒最佳男、女歌手之外,亦都會有最佳填詞、編曲呢啲獎。一個球員踢得好,或多或少都同教練戰術得宜、隊友配合好呢啲外在因素有關,金球獎其實可以效法FIFA,增設一、兩個獎項,好似最佳教練等等,表揚吓啲造王者。
另外好多時攞金球獎嘅都係中前場球員,後衞嘅功勞往往會俾人忽視,近呢10年攞獎嘅美斯、C朗同卡卡都係出晒名嘅攻擊手,反觀後衞踢得好就冇人睇到。其實FIFA個獎都有同一弊病,但人哋就有個「最佳11人」(圖)彌補,金球獎又可唔可以考慮吓變一變?
文:聰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