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排華」爭議紐約學者:或得到中央授權

北京「排華」爭議
紐約學者:或得到中央授權

北京市政府驅逐市內「低端人口」,強拆平房及「城中村」,受到中外傳媒及學者注視,甚至被形容為「排華」。美國紐約新學院(The New School)政治學教授Mark Frazier分析指,北京市政府粗暴驅趕外來工人,似乎得到中央政府默許,藉機會落實2014年推出的國策《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如北京只是第一個試點,則其他大城市可能會跟隨,需密切留意中央政府訊號」。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長期研究中國城鎮化及老人政策的Mark Frazier,在紐約接受《蘋果》訪問。他認為,北京市政府驅逐「低端人口」行徑,影響廣泛而深遠,「類似驅逐外來人口動作,已擴展到北京市以外地方,目的是有效控制城市人口」,Frazier說,除了媒體及知識分子外,中國其他大城市正密切留意事態發展,「即使沒有發生大火或意外,其他大城市也有機會跟隨北京動作,把低收入者趕離」。

Frazier解釋,中國政府2014年推出國策《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出2025年前把中國近14億人口,其中7成遷入城市,惟國家有權決定「誰人遷出農村、遷往何處」;而北京市政府強拆行為,可能只是中央政府落實該國策的藉口,「也有可能是地方政府為討好中央,而私下想出的政策」。

紐約新學院「印度中國機構」(India-China Institute)日前召開研討會,多位中國學者就中共「十九大」會議進行分析。與會者之一、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坦言,對北京驅逐「低端人口」引起中外關注感到驚訝,「外界對這事件的關注,似乎比想像中要多,可能它發生在北京,也可能是大火慘劇、或者是地方政府負面驅趕手段」,黎安友不認為事件會引發大規模社會動盪,「中國很多城市也同時在驅逐『低端人口』,只是沒有媒體關注」。

Frazier相信,是次爭議能持續醞釀,社交媒體佔了很大角色,「網上出現了很多隱晦批評,也有過百名知識分子聯署上書中央」,事件觸發點、北京市大興區多名地區官員也因此而掉烏紗,「民眾意識到在北京生活的困難,活潑的城市不能只有富人、精英,也不應忽視低收入居民對社會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