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識飲惜食】
人冇夢想就同鹹魚一樣,年輕人趁住有機會發夢的時候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相信是好多人夢寐以求的事。兩姊妹,家姐梁霈琳(Pauline)與妹妹梁霈琪(Peggy)同是80後,一次機遇,實現了她們的夢想,開設屬於自己的食品工場。
Pauline做廚房妹前是一名上市公司主席的私人助理,後來因為工作太辛苦,剛巧朋友開設廚藝工作室,對下廚很有興趣的她就辭職去幫手。在那裏工作,Pauline認識了一對開甜品工場的外籍夫婦,他們說因為身體不好,工場都不要了。「我帶妹妹睇場,其實是看看有甚麼想法,例如那裏的雪櫃不合用。當時來說, 雖然覺得地方不大,但近我們家。而它本身是一個餅房,我喜歡入廚,妹妹喜歡做餅。當時她輕輕帶過,跟我說這是我們夢想的地方,由細到大都想要這樣的一個地方。我就覺得很多契機剛巧出現了,會不會是一個信號叫我去試試呢?」
至於妹妹Peggy,一畢業就當公關,但由於工作時間長,最終還是辭職了,她說:「我始終覺得孑然一身,沒有家庭負擔,沒有小朋友要照顧,父母都能夠應付自己生活……這時候的壓力較細,你還可以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開業一年,生意好像上了軌道,但原來Peggy除了整蛋糕外,根本不會下廚,Pauline笑說:「她連刀都不會拿,所以我們另外找了一個星級廚師教路,他主力訓練妹妹。」Peggy說:「不會拿刀,這個是真的。老實說,做蛋糕頂多是拿小刀切生果, 如果切肉,以前是不懂。」
由蛋糕轉型做健身餐 生意漸有起色
雖然Pauline有學過廚,但在食品工場工作,她形容自己是門外漢。兩姊妹由零開始,頭兩個月都是幫人整蛋糕,後來發現這樣無法為生,她坦言:「開頭做餅,發現只夠交租,人工只有3,000元一個月,真是捱不下去。因為她已經沒有全職工作應付日常開支,可是還要交租,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找個方法,不想自己為夢想就無飯開。」之後碰巧有一個機會,兩姊妹接到定單,轉型做中央廚房,跟一間健身室合作,幫他們做健身餐。每個由55元起,視乎款式。她們現在每日都要為客人度身訂做一日三餐,過百個飯盒。
生意總算穩定下來,兩姊妹每人每月終可分到萬零蚊薪金。回想第一日幫人做飯盒時,Peggy直言是「揦手唔成勢」,「我們要處理的食材太多了,一日三餐,一盒裏面有五種材料。首先要煮熟,每一樣食物都要記低,如何是熟,如何是太熟。」Pauline就指其實一直都很冒險,如果生意不成功,兩姊妹就可能要重新開始。不過,她提到一個重點,「要做,就正正經經做,寧願捱。」
Jolly Tasty
柴灣達藝工業中心8樓16室
採訪:鄭紫珊
攝影:王國輝
編輯:翟純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