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浪人體驗 - 喬靖夫

Tuesday:浪人體驗 - 喬靖夫

……我累得終於忍不住停下來,趴在長長的滑浪板上大口透着氣。久經傷患勞損的腰背在向我抗議;雙臂因為做着平日少鍛煉的動作,肌肉開始有火燒的感覺。頭顱側躺在板上,看着左方遠處隨浪起伏的鑽石頭山--當然,真正在起伏的其實是我--我在想到底怎麼回事?遠渡來到威基基的我,不是應該在海灘悠閒地曬太陽的麼?……可是我再次仰起臉,看見前頭遠處的白色浪頭正向我呼召。忍着疲倦,我的手再次插進海水裏撥動,滑浪板尖破水向前,我不斷調整方向,朝着正在等待我的教練接近,心裏祈求再一次順利在板上站起,享受那短促而快樂的乘浪時刻--即使明知道享受之後,又是另一趟累人的划水……
這是我人生第二次學習滑浪的體驗。首次在台灣恆春遇着浪太小,沒能充分感受;這次來到滑浪發源地夏威夷,威基基的浪頭極漂亮,才算第一次領會乘上波浪的快感,是如何獨一無二又難以形容,然後有點明白為何會有那麼多人把滑浪變成人生。
滑浪是極少數我不會玩但又非常喜歡看和閱讀的運動,常常都會買相關的雜誌和書來看,最初其實是受各滑浪品牌的廣告吸引,覺得他們的包裝設計很值得研究;但閱讀得漸多就知道滑浪遠不止此。嚴格說滑浪不算是運動--競技化、職業運動化和商業化只是近代的發展--它原本是一種累積很多代人結成的文化與生活哲學;是人與自然關係的探索,也是一種心靈狀態的追求。
我不敢說因為這小小的體驗就很理解滑浪。不過從最純粹的角度看,能夠站上滑浪板,能夠在短暫間乘着海洋的力量前進,能夠得到甚麼?甚麼都沒有。但滑浪手還是會一次又一次地划出去尋找下一浪。我們常常都問「最後得到甚麼」,而忘記了在潮起潮落之間,在有限人生裏,過程,其實就是意義。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