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面對的中國挑戰(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澳洲面對的中國挑戰
(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不久前,澳洲公佈十多年來的第一份外交白皮書,試圖對國內外闡述本屆政府的外交政策。其內容有五個核心目標,首先提到的,便是特朗普亞洲行不時掛在嘴邊的新名詞──印太(Indo-Pacific)。坎培拉認為促進印太區域開放、包容與繁榮是各國的重要權利,其餘如對抗保護主義、反恐、維護國際規則等,也都符合澳洲的傳統價值。
仔細觀察此白皮書,不難發現澳洲對於時局的憂心,主要是尚在未定之天的美中兩強爭霸。正如同多數的亞洲國家,澳洲也是安全靠美、經濟偏中的一員;就坎培拉而言,在當下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秩序裏發展是最適的選項。但這個願望卻因為選擇離岸平衡的特朗普與期待有所作為的習近平,逐漸產生了變化,澳洲被迫做出困難的決定。
在白皮書內,澳洲用了上百處的印太一詞來呼應日美,特別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構想,具體行動則呈現在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復活。就在今年ASEAN𥧌會期間,美日澳印四國外長齊聚馬尼拉,探討包括印太未來、基於規則的秩序、尊重國際法、海洋安全等議題。會後的聲明雖然沒有特別指向個別國家,卻有其重大意義。

綏靖難阻擴張主義

原因在於,Quad並非最新產物,其實十年前已有過首次集結,但只召開一次後,就擔心過度刺激中國而告流產。此次四國再次聚會,顯示各國正在檢討各自的中國政策,像是澳洲便有聲音指出,過去強調綏靖中國,卻未能阻止北京採行擴張主義。白皮書也特別提到,反對中國在南中國海,使用爭議島嶼和人工結構做為軍事用途,這讓北京非常感冒。
另一方面,自從2015年中資未經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查而租下達爾文港,澳洲政界開始反省疏於防範的法律。於是在去年開始,針對基礎產業等攸關國家安全的投資案,澳洲政府規定需經由國安再評估的程序,才能決定是否成案。例如2016年政府就駁回中資與港資收購Ausgrid電力公司的案子,即使如此,中資入澳仍舊絡繹不絕。根據去年統計,已經達到150多億澳元。
更引人注目的是,今年6月澳洲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不乏警告意味的表示,北京需尊重其他國家的主權。這是因為根據調查報告指出,中國正在利用龐大的政治獻金影響澳洲內政。不久前,一工黨議員捲入濫用中資獻金的醜聞故而辭職,此議員曾呼籲澳洲尊重中國對南海的領土主張,也曾干預中資金主的入(澳)籍申請。
不過,儘管現任政府較前任的態度更為強硬,但這份白皮書絕非是對中國的檄文。基於國家發展的最大利益,澳洲希望美中都能各司其職,更希望能扮演調停者的角色。在白皮書裏明確的提到,希望能把中國與美國一起拉進區域自貿協定,以減低因經濟事務帶來的緊張。這樣的理想是否會淪為一廂情願,又是否能協同日、印,讓美、中兩強權回到既定軌道,將成為坎培拉未來最嚴峻的挑戰。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