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本部大樓維修 拆假天花板封閉50年 港大陸佑堂校徽重光

星期日專題:本部大樓維修 拆假天花板
封閉50年 港大陸佑堂校徽重光

【本報訊】港大首座建築物「本部大樓」逾百年歷史,是本港殖民地時代以至港大的地標。校方早前決定重啟大樓維修工程,並正就維修方案進行諮詢,本部大樓內陸佑堂的天花料將恢復圓拱形原貌,舞台上方封閉50年的港大校徽有望重見天日。
記者︰葉偉東

本部的維修工程,將令陸佑堂舞台上方的校徽和拱頂重見天日。

陸佑堂於60年代起以假天花板遮蓋冷氣設施,校徽亦被封閉。

本部大樓外將加設LED燈取代街燈。

本部大樓建於1912年,被列為歷史建築,是本港殖民地時代以至港大的地標。大樓內為人熟知的禮堂陸佑堂則於1952年增設。港大早前聘請建築顧問公司就本部大樓的維修工程提出意見,近日校方舉辦4場諮詢會,收集學生、校友等人士的意見。根據諮詢會內容,工程將保留本部大樓建築特色,不會拆除外牆和紅磚。校方擬拆除陸佑堂1960年代裝設的「假天花」,沿用1952年以鋼架搭建的拱形天花設計,當年設於舞台上方的港大校徽,也會重現眼前。

回復圓拱形外貌

校方又擬把現時外露的窗口式冷氣機、電線、水喉等組件,盡量以不起眼方式藏於室內,以配合大樓歷史風貌;連接大樓與圖書館的天橋也會重建,以統一建築風格;現時擺滿雜物的二樓走廊將會重開,擺設檯凳供學生使用;大樓外的空地未來亦會與孔慶熒樓外空地打通,封頂並整平為廣場,用作活動、展覽場地。
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對計劃的方向表示歡迎,稱現時世界保育潮流不會只將古蹟當作觀賞用途,「其實最好嘅保存古蹟方法係用」,指新計劃除保留原有歷史、建築面貌,亦新建廣場、展覽室活化大樓,「好似加展覽室其實都好合理,等第時接待外賓時,都有個大方得體嘅地方介紹港大嘅歷史」。
李浩然強調,本部大樓具歷史、建築、社會意義,「大樓1912年落成,至今超過100年歷史,歷史悠久,亦係成個大學本部嘅第一座建築物,學生以前都係喺度上堂、住、參與活動,有好重要歷史意義」。
大樓採用1901至1920年的愛德華巴洛克建築風格,「呢個建築風格係通常左、右建築唔多,然後推向中間,好似古典巨柱、三角形山牆、圓拱頂、塔樓等特徵,本部大樓都有齊」,稱現時香港仍有該風格的建築物,僅餘立法會大樓及本部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