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香港有不少政經名人吹噓中國發展模式如何厲害、如何超英趕美令中國成為全世界模仿學習的對象。前特首董建華近一、兩個月就一再說中國今時不同往日,港人該改變過往的態度學懂欣賞國家的成就,抓緊機遇。然而,只要看看最近在北京發生的事就知道所謂中國模式不把人民當人,只是把人民當成生產要素,用完即棄。這樣的模式可說毫無人性,根本沒有任何優越性,更談不上甚麼為人民服務。有一天若果香港或其他地方真正學習中國模式的話,只怕除了權貴、黨幹以外一般人將無立錐之地。
將人民視為工具用完即棄
北京大興區不合規公寓大火賠掉十九條生命已是悲劇,緊接下來的所謂排查安全及火災隱患卻釀成更大的悲劇。在北京市政府的「死命令」下,大批公安、城管進駐北京市各區的民工公寓、臨時住宅區,逼居民在三天內連同個人財產遷出,並且即時停水停電,不讓居民有任何時間準備或找合適的地方搬遷。
於是,北京街頭形同出現難民潮一樣,被逼遷的居民扶老攜幼捲起被鋪四處找居所,一臉茫然倉皇之情。「難民」背後的則是一排排穿制服的公安、城管,只差沒有動武驅趕而已。像這樣的情景內地網民有的狠批為「排華事件」,有的則指是北京市政府乘機藉火災清除「低端人口」。
不管是「排華」還是排除「低端人口」,實質上反映的就是北京市政府根本不把居民當人,對他們最基本的生存權及生活安全肆意踐踏,一有事就像驅趕牛羊一樣把他們無情的趕走。
可是,這些住在臨時住宅、違規公寓的居民、民工是促進北京及中國城市經濟迅速發展的重要動力。他們為新發展的服務業、第三產業提供充沛的勞動力,為北京市其他居民提供各種各樣的個人及商業服務,並作為廉宜勞動力提升北京及大城市企業的競爭力。但由於他們沒有北京戶籍,又或付不起高昂的租金,民工們只能在寒傖的公寓甚至不合規格的住宅棲身,希望將來掙到錢能改善環境。
今次遇上重大火災,中共官員們要拯救政績,要顯示自己重視安全,他們就毫不猶豫的拿民工、「低端人口」開刀,把他們當成「毒瘤」、難題、必須去之而後快,對他們在經濟及社會發展上的貢獻一點不感激,一點也不重視。中共官員把民眾「用完即棄」的態度比任何無良僱主、資本家還要冷血。像這樣的發展模式即使GDP再高也不管用,因為沒有絲毫人性,沒有任何對人的關懷。
歷史可見中共擅利用群眾
應該看到,把民眾及人民視為「工具」、「毒瘤」的不僅是北京市政府領導,這樣的思維本就深植於中共的DNA中。過往搞政治運動及鬥爭,中共最高層就一再借群眾之手批鬥政敵。劉少奇、林彪等一時是親密戰友、好同志;運動一來就成為叛徒、內奸、工賊、陰謀家,教群眾無所適從,甚至因為站錯隊而受牽連,萬劫不復。
改革開放後不再大搞政治運動,可人民仍然只是黨的工具及「螺絲釘」,拼經濟的時候讓大家捱低工資及「血汗工廠」,捱水污染空氣污染,捱不安全的住宅。出了甚麼意外或人禍,被遺棄、當殃的又是民眾,他們被視為製造各種危機的元凶,逼他們離開,要他們硬食霧霾惡果。而今次北京的做法不過是其中一次最醜陋、粗暴的表現而已。
過往不少人認為,中國模式的壞處主要是專權,主要在於限制言論、集會及其他自由,民眾只要不亂說話,不打抱不平,不像劉曉波先生那樣堅持要做自主的人,而是乖乖做個順民,他們便可以安居樂業,享受經濟成果。今次北京排除「低端人口」事件顯示,安份守己生活仍然會飛來人禍,仍可能忽然因黨領導要搞政績工程而無家可歸,流離失所,街頭捱凍。換言之,在中國模式下,敢言固然不行,乖乖聽話默默做經濟螺絲釘同樣沒好結果。這樣的模式還有甚麼優越性?有甚麼好學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