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撤銷限奶令、還我自由港 - 古立

蘋論:撤銷限奶令、還我自由港 - 古立

從十二月一日起,大陸將降低化妝品、鮑魚、龍蝦以至嬰兒奶粉、紙尿片等187種消費品的入口稅,平均稅率從17.3%降至7.7%,減幅達五成;而嬰兒奶粉及紙尿片的入口稅率更分別從20%及7.5%削至零,即是免稅入口。大陸消費者固然受惠,更鞭策受重稅保護的製造商提升品質,此乃產銷通贏之舉也。
減稅、滅稅的效益可又不止於此。眾所周知,郭伯偉在一九六三年做了個劃時代的試驗──將熟煙入口稅率削半,目的?「讓完稅煙能在價格上和走私煙競爭」。其結果?煙稅收益激增十倍,而走私活動大降。過了四分一個世紀,列根總統方體味箇中道理,發動「供應側革命」:削減稅率、促進經濟活動、增加庫房收益。
大陸降低以至鏟除消費品入口稅,雖志不在增加關稅收入,證諸郭伯偉的經驗,卻肯定有助遏抑走私、瞞稅勾當。其提升管治的效果勢將勝於以打擊貪腐為名的連場政治運動。

受滋擾居民樂見其成

在香港,藥房業大致認同大陸減稅、滅稅將打擊水貨活動。深受水貨客滋擾的北區居民,當然樂見其成。因藥房搶高舖租而結業的老字號食肆、文具店,則不難得以翻身。姑勿論北京的用心為何,香港人能不歡迎大陸減稅、滅稅?
至於林鄭政府則應該把握時機,撥亂反正,撤銷一三年起實施的限奶令。自開埠以來香港即是自由港,若非戰亂,鮮有干預出入口貿易。梁振英卻借市場的一時失衡,譁眾取寵、背叛自由港道統,禁制嬰兒奶粉出口,而貽笑天下。
此舉可有實效?高永文卸任前夕提交給立法會的數字顯示,從一四年到一六年,嬰兒奶粉的總入口量「分別為5,600萬公斤、5,400萬公斤及5,900萬公斤」,可見供應充足而略有增加。這三年間,留港內銷的奶粉總量「分別為4,700萬公斤、4,200萬公斤及4,200萬公斤」,基本上持平。供應不缺、需求穩定,本土嬰孩絕無斷糧之虞。

梁振英粗暴干預市場

現今大陸滅稅,水貨奶粉優勢蕩然無存,不撤銷限奶令又更待何時?誠然,林鄭在其第一份施政報告承諾,「檢討」此粗暴干預市場措施。高永文的繼任人陳肇始可嘆其慢板:檢討要期之以一年!
此不禁令人想起朱鎔基對董建華所下的判詞──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特區政府不是詛咒反對派事事拉布阻撓嗎?四年下來,事實證明限奶令多此一舉,而大陸滅稅更勢將消滅水貨奶粉的優勢於無形,那又還有甚麼好檢討的?莫非納稅人為限奶令交的調查顧問費還嫌少嗎?
梁振英亂港,以殺傷力論,限奶令相對細小。同樣背棄自由市場原則的港人港地、雙辣招,炮製出了與天比高的樓價,遺害更大。愛之適以害之,以扶貧為名的政策,則越扶越貧。大陸朝着自由港的方向邁出一大步,不是時候回歸根本,把梁振英粗暴干預市場的亂政通通掉進歷史的垃圾堆嗎?

古立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