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國家 豈靠片面解讀(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認識國家 豈靠片面解讀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繼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來港出席一國兩制研討會、還破天荒要求部份學校直播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又親自來港向特區高官「講解十九大精神」。這令人聯想到當年毛澤東在延安舉行一連串的研討會,也一再發表「重要的談話」,要統一知識分子的思想。看來將來也會不斷有類似活動,要勞動不同的京官來香港發表「重要談話」,不斷重複或重新解讀《基本法》、一國兩制、講解北京的全面管治權。
前特首董建華當然也一如既往藉機插嘴,說香港人要「學習」十九大報告,了解國家及香港的未來發展道路,要深入認識共產黨。老人家還語重心長叫香港人不妨想想,未來國內其他大城市會點,香港又會點。
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說,港青佔中瞓街,是因為不了解國家,對歷史欠全面認識,是教育出了問題。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以前也說過,香港年輕人這麼反共,是因為香港的老師不認識中國,不認識歷史。
把這些說法和做法拼合起來,看來以後有了中國歷史作為必修科、有了國民教育科、有了《基本法》教育也不一定足夠,還要看如何能令廣大老師都依據中央的「解讀」來解讀一切。
香港人對中國真的是這麼無知嗎?對中共又真是這麼不了解嗎?是否只要知多一點點便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除了不再瞓街、不再反共之外,還會更認同這個政權,也會更認同「中國人」這個被賦予的國民身份嗎?
還記得在主權移交初期,佔立法會多數議席的民主派議員全部不能坐直通車,當時政府也沒有這麼多惠及民生的扶貧政策和措施;九七後不多久,更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沉重一擊。但當時香港人對中央政府的支持及評分卻是有一段持續上升的蜜月期。香港人對國民身份的認同,也遠比九七回歸之前還要高。當時就算香港人對特區政府的施政十分不滿意,但在不支持特區政府、不支持董建華的時候,對中央政府的支持率仍然處於高點,而且更高於特區政府。這是否表示那個時候香港人對中國歷史、對中共的認識都比現在多、而且比現在了解得更深?

要爭取民心先檢討過失

這顯然很矛盾。過去幾年,北京當局及各級處理香港事務的官員,越來越明目張膽對香港內部施政指手劃腳,有訓政的意味,現在被懷疑為洗腦及整風式的活動也是越來越多。而且,特首、香港特區的官員及親建制的政治人物,也越來越不恥於完全站在京官的角度來向港人說教說項。香港的各類媒體,也越來越自我約束,甚至自我審查。
但所謂民族自豪感或國民身份的認同,如果不是建基於自然形成的感情,單靠擴大建制系統內外的謊言機制及來自官方的片面解讀與不斷催眠就可以建立嗎?在國內行之後有效的那一套意識形態工具,在香港可以產生同樣的效果嗎?看來也不一定,如果實事求是從經驗來看,甚至適得其反。將來就算繼續加強各種解讀及洗腦式的工作,學校搞更多意識觀念灌輸式的教育,都只是把開展了的意識形態控制工程進一步加強而已。如果過去在加強中的效果只是適得其反,進一步加強就可以力挽狂瀾、把這個悖反的趨勢扭轉過來嗎?
香港大部份市民仍然都對開放社會及問責政府有一定的堅持,香港也還是資訊流通的社會。如何看待中共這個政權及中國這個國家,不會單靠京官的不斷解讀或聽從官員的擦鞋言論。至於那些毫無公信力的政治代言人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只會不斷倒米。灌輸性的教育也只會不斷受到家長及教師的抵制,年輕人仍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辨得出謊言與真話。因為真正出問題的不在於香港的教育及老師,而是在於這個政權及國家。要改變年輕一代對這個政權及國家的看法,首先便要去檢討一下中共政權有甚麼問題。只要這個不斷製造問題的中央政府仍然拒絕作出改變及提升質素,仍然難以爭取到香港人的真心認同及支持。
一個指望透過不斷以官腔來解讀才能夠建立認受性的政府,注定只能帶出相反的效果。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