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籽:軸芯人物】
假如有睇開本地車評,或一直有留意我們的〈汽車籽〉,應該會對廖宏俊(Lawrence)有點印象。沒錯,他就是經常出鏡試靚車的「牙擦」車評人,但原來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年資接近30年的模型愛好者,曾奪得香港公開模型大賽全場總冠軍,是名副其實的「模型王」。
透過社交網絡,Lawrence以「模型王」的身份認識了來自不同背景的模型愛好者,並跟新一代模型迷分享自己累積多年的「砌嘢」心得,一齊努力砌靚車,再次踏上頒獎台。
大部份車評人都知道Lawrence除了識試真車,還是貨真價實的模型高手,而且他的作品不只局限於汽車模型,範疇更涉及科幻作品,例如他過去兩年曾先後以機械人高達模型,以及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筆下的「科幻坦克」作主題,參加兩項本地模型大賽,同樣獲得大獎,其中「科幻坦克」更是去年的香港公開模型大賽全場總冠軍作品,成為了第一個以科幻主題作品參賽而贏盡全場的參加者。
見過真車竟然更痛苦
今年Lawrence決定重回「老本行」,參加公開大賽的民用汽車組別。以為工作時面對不同靚車會有着數?怎知Lawrence卻苦着臉說:「這話只對了一半,工作時有機會接觸真車,的確有利資料搜集,不過也令自己更痛苦,因為知道現成的模型跟真車實在有太多不同之處,要盡力還原真車的神髓,便需要改良甚至重做細節,令製作過程接近無限延長。」
今年的參賽作品是一部比例1:24的超級跑車Pagani Huayra,由於Lawrence在國際車展中近距離見過真車,故此知道縮細後的塑膠模型,有很多跟真車不符的細節,例如上揭式車門的門撐,開啟角度便與真車相反。而且今時今日的超級跑車有大量碳纖維零件,要在模型準確呈現這特點,便要額外加工為模型黏貼碳纖紋貼紙,冗長過程絕對是對製作者耐性及技術的極限考驗。「我的完成品有接近80件碳纖紋零件,全部都要自己一手一腳加工。黐貼紙不是一貼就得,因為塑膠件有很多線條變化,需要塗上軟化劑令貼紙與塑膠件更貼合,又要進行各式各樣的剪裁,過程真的很痛苦。」製作過程比預想中艱難好多,即使身經百戰,Lawrence也一度想過放棄,但慶幸在決定參賽後認識了另一位模型迷,令「模型王」得以抖擻精神,繼續苦戰下去。
識網友互換情報解難題
對比以往模型迷多數自己一個埋頭苦幹,今時今日可以透過社交平台跟同好交換情報,實在幸福得多。90後葉俊延(Terry)便是從臉書的模型迷群組認識Lawrence,巧合地二人的中文名字中都有「俊」字,更大的巧合是Terry也揀選了Pagani Huayra參加今年的香港公開模型大賽。「雖然都是Huayra,但我的製作目標跟Lawrence有點不同,因為我要將模型車Huayra改裝成未曾推出過模型的Huayra BC。」在真車世界,Huayra BC屬於升級版本,車身、引擎及車廂內裝有很多跟標準版不同的細節,Terry要自己想辦法利用額外材料及技術,從冇到有,為模型加設這些精細部份。
事實上,Terry兩年前才開始砌模型車,掌握到的技術有限,故此在網上世界認識了前輩Lawrence,得知他和自己以同一款模型車參賽,即刻大感雀躍。「想不到上屆全場總冠軍會與自己製作同一款模型車,雖然型號始終不同,但製作過程中遇上難題,便會主動請教Lawrence,解決後,自己的技術不知不覺也進步了。」
兩人是朋友也是競爭對手,Lawrence無疑經驗較豐富,但年輕的Terry對模型及車的熱誠與衝勁,也喚回「模型王」的初衷,鼓勵自己堅持下去。討論過程更會引發兩人反思如何提升技術,例如訪問過程中,兩人互相批評對方作品的模型油厚度,Lawrence認為上色厚一點會較有質感,Terry則會考慮到淺一點的上色,能夠令模型車更準確地反映現場燈光,效果更為像真。這些看似雞蛋裏的「骨頭」,卻是令模型迷「升呢」的絕佳體驗。
兩個來自不同年代的模型迷,堅持了接近9個月,終於在11月初的年度模型大賽呈上自己的作品,接受評判及其他模型迷不留情面的品評。信心十足的Lawrence在看過同場其他參賽作品後,已經胸有成竹;至於相對經驗淺的Terry,則始終有點忐忑,不知最後結果如何……最後,Lawrence再一次取得組別冠軍(民用車輛),緊隨其後得到亞軍的就是Terry。兩代模型製作者以同一款車參賽,過程中互相交流鼓勵,最後同場分奪第一、二名,也可說是一次完美的結局吧?
採訪:莊達民
攝影:周芝瑩
編輯:黃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