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無真相 - 馮睎乾

法庭無真相 - 馮睎乾

是枝裕和導演的《第三度殺人》被歸類為懸疑電影,亦是亦非。一般懸疑片拍法,先設謎題,再逐步透露真相,最後水落石出,觀眾滿意離場。《第三度殺人》則反其道而行,一來即暴露凶手,再逐步模糊真相,觀眾越看下去,莫說連真相的車尾燈也看不見,甚至連當初肯定的事實,到頭來也如聚沫陽焰,終歸虛幻。《第三度殺人》沒解謎,非一般懸疑片;但它又的確懸疑到底,所以也不能否認是懸疑片。整齣電影一如它的分類,撲朔迷離,故事講福山雅治演的律師,為役所廣司演的殺人疑犯辯護:疑犯三十年前曾殺人,現在也爽快認罪,律師只要為他爭取減刑,就算做好本份,誰知役所廣司三番四次推翻口供,令福山雅治如墮霧中,疑犯到底是慘遭誣告的苦命人,抑或操控人心的大魔頭呢?恐怕連扮演疑犯的役所廣司也不知道,因為他從未要求導演澄清。這的確是謎一樣的戲──導演、演員和觀眾都不明真相。
是枝裕和要拍的,正是曖昧,是那個令人暈眩的真相深淵。越看越懸疑的懸疑片,大概不合普通觀眾脾胃,我自己倒覺得不錯,單看役所廣司的神演技已值回票價,而電影探討的法庭公義,也的確值得深思。這兩天看到一則不知是新聞抑或鬼古的報導:1974年,十七歲龔姓少女在土瓜灣寓所被姦殺,疑犯李文輝因證據不足而無罪釋放,但其後他再犯多宗姦劫案,被判終身監禁。龔女死後,據說鄰居時於深夜聽到少女叫救命聲,從已丟空的屋內傳出。事發後三十年,李文輝在獄中忽然承認姦殺龔女,但香港開埠以來,從未有謀殺案疑犯被判無罪後再被檢控,由於「技術困難」,此案竟不了了之。看了這報導,立即想起役所廣司演的殺人犯──李文輝改口認罪,到底是良心發現,抑或偽裝痛改前非,博取提前釋放呢?我們永遠不能確定,只知道現實的法庭跟戲內一樣,沒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