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屆政府比以前重視青年問題,提出「三業」及「三政」的施政方針。日前,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創新辦)為青年人而設的兩個職級、幾十個職位,反應遠超預期,截止報名約有二千人申請,政府也已就創新辦向立法會提交改組文件,討論新設職位的安排,細心看就是服務特首的智囊團。
創新辦將由新設的總監領導,由三名副總監、四名助理總監提供支援,每名副總監會掌管一個分部,負責指定政策範疇內的研究和統籌。文件中提到創新辦總監可由非公務員或公務員出任,筆者認為政府應先在政府外招攬人才,方可讓新中策組發揮最大功能。
創新辦總監相等於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若政府在內部委任,即由資深政務官出任。這些資深政務官在官場縱橫多年,深明現時政策的限制,在創新辦中有其重要的輔助角色。然而,創新辦顧名思義要推動政策創新,體制外政策倡議者多年來與民間社團接觸,洞悉民間需要,有助政策更加到位,也可避免在政策局抽調資深政務官。
近年體制外人士以政治助理及副局長階梯加入政府的例子屢見不鮮,能夠引入嶄新思維的可說是環境局。現任局長黃錦星是香港綠色建築的領頭者。前副局長陸恭蕙從智庫出身,而政治助理歐詠芷則由環保團體加盟。外援組合讓環境局成為政府的奇葩,落實多項環保政策,創立「大嘥鬼」的品牌,推動香港各界的環保意識。團隊也願意創新,起用極具品味和創意的廣告公司,把不少傳統的政府文宣,營造出不一樣的感覺。可見,未來的創新辦需避免公務員化,政策才能「由下以上」,吸納更多政策受惠者的意見,避免「堅離地」的政策再次出現。
在首長級編制以外,創新辦還會有69名非首長級人員,包括38個公務員職位。林鄭月娥早已表明創新辦的運作將與傳統部門截然不同,筆者希望被編入新部門的政務官及行政主任能夠創造新環境,接受年輕人及體制外的思維,才可讓創新辦發揮最大的功能。政府內部在調職時,也應仔細考慮這一點,讓公務員在工作上更得心應手。
未來,創新辦的表現,關乎的不僅是香港能否推動新政策,而是年輕人對政府的信心。
張景宜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