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水袋受壓爆開 隨時漏熱水灼傷人 售賣商店遭海關罰款

暖水袋受壓爆開 隨時漏熱水灼傷人 
售賣商店遭海關罰款

【本報訊】近日天氣轉冷,市民或會購買暖水袋、保溫瓶禦寒,但須留意產品品質。海關去年巡查時發現一款暖水袋的摺縫有可能爆開令熱水流出,售賣商店最終被罰款。而隨聖誕和新年假期將至,海關提醒市民購置玩具時須注意產品安全,購買參茸海味時亦要提防「呃秤」。
記者:羅繼盛

海關早前在西貢巡查,發現有海鮮酒家店員報大瀨尿蝦重量。

市面產品五花八門,有時難以用肉眼得知貨品是否安全。香港海關今年1至10月期間,就市面產品安全巡查達2,639次,並開立72宗個案。連同去年巡查個案,今年截至10月底,有9宗個案成功檢控,分別罰款500至15,000元不等。
香港海關消費者保障科首席貿易管制主任陳國基指,他們會跟進市民投訴和傳媒報道,以及主動巡查市面零售點,有需要時會試購樣本交予化驗所作安全測試,如有問題會立即採取執法行動。
因應冬季和節慶,海關會主動巡查和試購季節性產品,如暖水袋、保溫瓶、玩具熊、聖誕帽、聖誕裝飾等做測試。去年2月,海關在市面購買暖水袋,發現一款產品摺縫位在力度測試下會爆開,有可能流出熱水令使用者受傷,最終售賣貨品的藥行被判罰6,000元,18件共值360元的貨品被充公。

西貢酒家4隻瀨尿蝦呃秤8両

海關亦會確保在港售賣的玩具,符合法例所訂的國際和海外標準和列明相關安全標準。今年9月,一間連鎖百貨公司因出售塑化劑含量超標近200倍及沒有電池標示的燈籠而遭檢控,最終被罰款1萬元。
除了產品安全,海關今年首10個月亦就度量衡進行1,516次巡查,並開立40宗個案。連同去年巡查個案,截至10月底共有13宗個案成功檢控,罰款1,500至12,000元不等。
陳國基表示,近年商戶已甚少在秤、磅上「做手腳」,改為向消費者「出口術」。海關早前在西貢一間海鮮酒家購買4隻瀨尿蝦時,店員用手提秤量重後聲稱有30両,但實際只有21.77両。關員曾用砝碼檢查手提秤,顯示並無問題,最終酒家和董事被判罰款12,000元,4隻瀨尿蝦亦被充公。
陳國基呼籲市民,如購買參茸海味等以重量計價的貨品,須留意量重工具讀數,並必須以淨重計價,如有懷疑時可用街市公磅檢查。另外,他提醒市民購買玩具等產品時,應注意年齡建議,留意玩具是否含細小組件,避免年幼兒童誤服引致窒息,並要閱讀安全指引,減低發生意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