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今訪緬甸被勸勿用「羅興亞」字眼

教宗今訪緬甸
被勸勿用「羅興亞」字眼

教宗方濟各今天起一連6日訪問緬甸和孟加拉,兩國的羅興亞難民肯定是此行焦點,外界關注教宗會如何為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仗義執言,而不會波及緬甸境內少數的天主教徒,被喻為是方濟各迄今外交上最艱巨的挑戰。

料為難民發聲 但措詞妥協

過去幾個月,緬西有逾60萬少數族裔的羅興亞人,為逃避政府軍迫害逃難入孟加拉,國際上基本已把這場人道危機定性為種族清洗。羅馬教廷雖然亦有譴責緬甸軍政府,卻一直避免使用種族清洗的字眼,梵蒂岡仍然視昂山素姬為緬甸民主的希望,即使外界批評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兼緬甸國務資政已淪為軍政府的幫兇。
方濟各向來不平則鳴,過去亦有為世界各地受壓迫的難民發聲,可是由方濟各一手任命的緬甸樞機主教貌波,卻在出訪前勸告他勿在敏感的難民問題上迫得軍政府太緊,甚至不要使用「羅興亞」這個被緬甸視為忌諱的字眼。緬甸人一直視羅興亞人是非法入境外來人,從不承認他們的公民地位。
美國教會事務評論員里斯坦言,方濟各已陷入兩難,「若他率性敢言,將置當地的基督徒於險境,但如果對迫害羅興亞人都不發一言,叫教宗的道德誠信何在。」以佛教徒為主的緬甸,5,100萬人口中大約只有65.9萬是天主教徒,也是備受軍政府猜忌的少數群體之一。
分析相信,方濟各會在難民的苦況上堅持「有碟話碟」,公開促請內比都給予難民「完整」公民權利,但可能會在字眼上妥協。教廷國務卿帕羅林樞機早前接受梵蒂岡電台訪問,介紹教宗此行時便一直不肯用上「羅興亞」一字。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