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洲:內地屠宰趨工業化

萬洲:內地屠宰趨工業化

【本報訊】新晉藍籌股萬洲國際(288)目前仍以美國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不過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萬隆在河南省漯河接受訪問時表示,日後除了在歐美兩地尋覓收購目標外,因應中國產業潛力大,未來也會繼續將國內肉製品業務及屠宰業務工業化,料未來國內屠宰業年產能可翻倍至3,000萬隻。
萬洲旗下兩大品牌雙匯發展及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分別是中美兩地最大肉類生產商,截至今年9月底止,萬洲首三季中美收入貢獻分別佔整體各34%及59%,但經營利潤差別不大,分別為43.6%及48.6%。萬隆表示,今後需要着重國內肉製品工業化發展,包括中式食品、傳統食品及健康食品等,認為日後行業會處於穩步增長階段。
以位於河南省鄭州的雙匯食品工廠為例,去年投產的Smithfield工廠及屠宰場已經大部份以工業化運作,萬隆預期,未來萬洲旗下雙匯屠宰年產能可由現時1,500萬頭,增至3,000萬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另外,據鄭洲雙匯食品總經理潘廣輝介紹,第四期工廠將會以中式產品為主,預計屆時會日產100噸中式食品,例如五花肉、燻蹄等。他指出,工業化可為設備節省不少人力,以往工廠需要600至800名員工,惟工廠工業化後,員工數目可大減至不足300名。

萬洲主席萬隆表示,今後需要着重國內肉製品工業化發展。

歐美業務續尋收購目標

為拓展海外版圖,萬洲在今年8月亦透過旗下子公司史密斯菲爾德收購4家位於波蘭庫特諾的公司全部股權。萬隆表示,歐美有急切需要在當地擴張,未來會繼續在當地尋求新收購目標,以保持領導地位,但具體計劃會在適當時間公佈。
萬洲常務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郭麗軍則表示,集團在2013年以47億美元(折合約367億港元)收購Smithfield後,負債一度高達70億美元,槓桿比率達2.7倍,惟現時槓桿比率已減至0.4倍,負債亦不足30億美元。
另外,雙匯發展副總裁兼生鮮品事業部總經理馬相傑表示,預計明年平均生豬價格會按年錄雙位數字跌幅。他續指,今年平均中國生豬價格為每公斤15.2元,料明年第二季豬價會跌入低位,並在第三季反彈,但整體亦會低過今年,平均介乎13元至14元左右。
記者:范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