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前,在醫院附近一條不足三百米的路上,有三家各具特色的報紙檔。
街頭的一家,每次路過都見到一位女士在用手提電腦;應該是上網罷,賣報紙還用不着這麼高的科技。買東西基本上是自助形式,你拿雜誌、付錢她都只是瞇你一下,假如不用找續,你走你的路,她繼續她的忙碌。
再走幾步,是另外一檔。檔主應該是一對夫婦,怕都已七十多歲了,每天老伯就坐在報紙和八卦雜誌那邊,婆婆就坐在成人雜誌和漫畫那邊,中間是一個出入口。以中間為界,兩老就像門神般坐着。路人要是站在書報前多看兩眼,他們便會盯着你,然後再問你要找甚麼。報紙檔每天營業到晚上九時多,除了新年也未見過它關門,偶而見他們和街坊閒聊,彷彿這裏就是他們的家。
最後的一家本來在一個商場轉角,很多司機都會路過時停在那兒,大叫一聲,舖內的小女孩便會乖巧地拿報紙到車前,交收不足十秒,車子又再開行。報紙批發商交報紙雜誌到舖頭,只要在轉彎時減慢車速,也不用停車,便將紮好的一大叠報紙雜誌拋到門前;力度拿揑準繩,也從未聽聞擲中途人。老闆娘聽到聲響便出來收貨,也不會埋怨派報大哥們服務不周。其後,商場翻新,他們搬到小路旁邊的新舖,路邊交收仍舊,但生意像是比以前少了。
雖然便利店也有報紙可買,但可能刻板的連鎖店模式已經有點氾濫和令人生厭,令報紙檔依然有他們的生存空間,因為他們賣的東西都附送買不到的人情味。悠然想到,我們的醫院應該是做連鎖店,還是可以繼續做小舖好呢?
撰文:仁濟醫院顧問護師彭澤厚
逢周一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