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願機構公佈調查,指每7位受訪小學生就有1人出現抑鬱徵狀;有抑鬱徵狀的小朋友當中,又有一成人出現嚴重抑鬱徵狀。小朋友的壓力來源,主要是成績不好、功課多和升中憂慮;很多人心理彈性不足,而心理彈性弱,就是引致兒童抑鬱的最高風險因素。
數字很嚇人嗱!除了功課過多、成績主導成敗這些大家熟悉的問題外,父母也需要留意孩子的「心理彈性」。小朋友的成長會發展各種能力,其中有種能力,叫「心理彈性」,英文是Resilience。簡單來說,就是在逆境時迅速恢復的能力。心理彈性強的孩子,比較容易釋放壓力、接受不同觀點、比較能快速切換思維,從而趕走負面情緒,重新上路。更簡單地理解,這叫做內心強大。
內心強大的小朋友是怎樣的?我見過,我真的見過。在一次跑步比賽中,一位小妹妹跑包尾,她當場哭了起來。半個多小時之後,見到她已經若無其事並自行走到場邊練習,好奇上前一問,她說希望自己能跑快一點,還告訴我她這次雖然包尾,但完成時間其實比上一次好。
心理彈性,代表內心要有某程度的柔韌性,能轉變思維、改變看事物的方法。那怕是一時阿Q,總之能在挫敗中恢復並繼續向前行,人就夠韌力。小朋友的多角度思維,多數是來自父母。所以,如果那位妹妹,有一位認為比賽必須攞獎的媽媽,她一定仍然深陷於「包尾」的挫敗而看不到「贏了上次的我」這一點。Resilience,是多麼珍貴的質素,難怪心理學家常常把它掛在口邊。
蘇菲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