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綫新聞疑公器私用拒報道通訊局懲處理據 涉再違規

無綫新聞疑公器私用
拒報道通訊局懲處理據 涉再違規

無綫早前未問准通訊局,擅自抽起原定於翡翠台播出的港台節目《頭條新聞》,改播早在半小時前已於其新聞台播出的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發言,以及風水節目,違反牌照規定,遭局方強烈勸諭。惟標榜「百分之一百客觀中立」的無綫新聞,報道當日裁決和跟進報道時,只大篇幅引述無綫一方的回應,局方的裁決理據或回應卻隻字不提,涉嫌再違規。

記者 李鈺廷

立法會廣播事務委員會委員毛孟靜,早年曾於無綫新聞擔任記者,她直斥上月30日無綫完全不報道局方的裁決理據「非常不恰當,違反很基本的新聞報道的原則」。她憶述當年訪問亞視新聞總監包雲龍時,對方的一席話:「從事新聞行業,尤其電視新聞,最忌怕人家覺得自己徇私!」無綫新聞時事節目前監製區家麟早前亦撰文質疑,今次報道令新聞部已淪為公司喉舌,濫用珍貴的大氣電波,為公司的違規開脫。

前員工嘆新聞部 淪公司喉舌

通訊局這回「強烈勸諭」,其實只是現行5種懲處手法中,幾乎是最輕微的罰則,不過無綫不但沒有表示尊重局方裁決,反而一再發聲明,批評通訊局。毛孟靜慨嘆,如今這家電視台,將「操守、公眾利益,全部拋至火星……這邊廂以山寨王姿態扮兇狠,那邊廂則如怨婦般嘈吵,稱規矩已不合時宜。兩年前續牌時,又不見你反對?」

對於外界類似的質疑,無綫亦有「新解釋」,其新聞部本月7日在報道稱,公司當年申請續牌時,不知道港台會開設「5條頻道」。不過所謂的「5條」,實質是3條,另外2條本來就是早已計劃淘汰的模擬頻道,即以往看電視有雪花和鬼影的那種舊技術。無論是接手的港台,還是上手的亞視,旗下2條模擬頻道均只是同步轉播數碼台,而同樣擁有2條模擬頻道的無綫,做法都一樣,故一般人計算電視台的頻道數目時,均不會計及模擬頻道。

公司聲明涉偏倚有誤
報道照單全收

有趣的是,雖然無綫新聞部稱港台有「5條頻道」,惟《蘋果》翻查無綫今年8月的股東中期報告,內文卻稱港台只有「3條頻道」。當記者向港台機構傳訊組總監伍曼儀提及無綫的「獨特演繹」時,她即時感到錯愕,指傳媒雖有自由演繹這些數字,但精明的觀眾都會知道港台有多少條電視頻道。

更甚的是,無綫聲言在2013年11月申請續牌時,不知道港台會經營3條數碼加2條模擬頻道。撇除模擬頻道,其實港台的3條數碼頻道,早於2012年6月底已啟播做測試,亦即無綫申請續牌的1年多前。《蘋果》翻查資料,發現2013年4月的港台計劃書更表明,其中兩條頻道已訂立播放目標,當時是無綫申請續牌7個月前。

儘管如此,無綫新聞部卻對公司發言人的說話照單全收,在報道照錄全文,但不作上述補充。伍曼儀回覆《蘋果》查詢時指,查證是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她不評論有關報道。

公司隔日反駁通訊局
報道獨欠局方回應

無綫本月7日的報道另一值得斟酌之處,是單方面引述公司回應,稱習總當日發言屬突發性質,很難在抽調節目前,向通訊局申請,又謂之後已不斷寫信向通訊局解釋,「只是通訊局不接受」。報道明顯是回應局方前一天的聲明,公司借用新聞部之口反駁,惟報道卻沒有再跟進局方如何回應。

《蘋果》查看通訊局在前一天和裁決當日的回應,發現無綫所謂的「新解釋」,似乎早已被局方一一駁斥,只是新聞部在裁決公佈當日和公司再發聲明當日,均沒有加進報道。

通訊局第二次回應時,明確指出無綫應事前向通訊局申請,即使是事後才申請也要做,又指局方以往也曾審批過無綫類似的申請,若無綫當日申請,就可避免違規。但局方在裁決當日回應時已指出,無綫在擅自抽調節目的4日後,才補交申請,又於翌日撤回申請,其後再無補交。

後補申請也不做
反指通訊辦無要求

無綫新聞時事節目前監製區家麟早前撰文亦指出,TVB本來可嘗試「後補申請」補救,但最終「連後補申請也不願意做,反指沒有收到通訊辦要求它重新提交後補申請」。

通訊辦回覆《蘋果》查詢時指,截至11月21日下午5時,局方暫收到1宗有關無綫新聞台於10月30日傍晚6時新聞報道的投訴,主要不滿該1分36秒的報道只引述無綫一方對裁決的意見,批評報道偏頗、對局方不公平,等同為無綫宣傳。《電視通用業務守則——節目標準》規定,新聞須確保「恰當地持平」,亦即不得「隱瞞事實而有所偏倚,或輕重倒置而誤導觀眾」,須「盡量反映所有主要而又關乎宏旨的觀點,以便求取平衡」。局方會按既定程序,處理有關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