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劏場租金平,租戶笑呵呵,但縱使租金上升,小業主就輸錢多。
逾10年前260萬買舖
2005年拆售以來,大部份舖價仍未返家鄉,上月錄得2宗二手成交均蝕讓離場,其中一個距離當年買入價仍差超過40%。一手買入持有至今的業主陳生接受訪問無奈承認當年落錯注,總結4個字:「劏場死梗!」
陳生於2005年以260萬元買入該場一個建築面積約130方呎舖位,他接受電話訪問憶述,當年劏場「㷫烚烚」碰巧途經該處被經紀硬銷,「以為地點好,實質唔係,劏舖都係唔得嘅!嗰時買任何物業,到𠵱家都升啦,但呢度無得升。當初試吓咋嘛,估唔到原來咁……唔得囉!」
他買入劏舖後一直收租,但租期斷斷續續,最長空置近一年,目前舖位都丟空10個月,「以往租客都係個人經營嘅美容、美甲店,非集團式經營,我覺得佢哋搵唔到食喎,我收月租都係6,800咋嘛。我係希望佢哋做得住,但都做唔住」。目前舖位叫租8,000元,實際6,000多元也願租。
他不諱言:「當年落錯注,但唔傷嘅,鬥長命。現在只係綁住,都供甩晒,由得佢啦!就算放賣,個價都去唔返當年買入價,租都咁難租,租金唔起,價都唔起。」10年劏場未翻身,他總結:「劏場死梗!」認為當年炒家將賣價定得高,自己又不知市價,兼且實用率僅低至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