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事務局前局長何志平涉嫌代表中國企業行賄烏干達及乍得官員的案件正在發酵。乍得及烏干達政府先後發聲明,反駁官員涉貪的指控,強調不會因不義之財出賣本國主權及自然資源。與何志平關係密切的能源基金會則發聲明指沒有授權何從事相關商業行為。
由於目前美國執法及檢控部門未公佈案件的詳情,大概要待案件正式上庭才能有更多端倪。撇開何志平的案件不論,國際間透過枱底交易、賄賂、回佣等行為爭取開採發展中國家資源權利以至建立勢力絕不是甚麼新鮮事,今次指控何志平賄賂的美國就是當中的表表者。年前,曾以經濟顧問身份參與多個中東、南美國家基建工程項目的John Perkins 寫了《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一位經濟殺手的自白),大爆CIA、美國國安局(NSA)、金融機構、大型建築及能源企業以各種名目、手段把發展中國家的資源拿到手,一方面賺盡開採資源所得到的利潤,另一方面肆意控制這些國家的政經架構,把它們變成形同美國的附庸,任由美國政經利益集團(Corporatocracy)予取予攜。
Perkins 在書中透露,不少像他這樣形同殺手的經濟顧問經常穿梭於落後國家的政經高層圈子,為他們擬訂發展大計,又協助他們取得貸款,然後聘請美國的工程公司及能源公司負責開採落後國家的天然資源。
「交往」過程中若遇到阻力的話,「經濟殺手」背後的力量會軟硬兼施。例如若有高層官員甚至總統反對有關策略,「經濟殺手」便可能秘密向他們行賄,又或把興建基建的貸款部份撥入領袖的私人戶口,讓他們可以培植私人武裝又或是讓家人家族過着窮奢極侈的生活。多少非洲窮國總統、總理生活得比皇帝風光不是沒有理由的。
只要發展中國家開始借款及搞基建發展經濟,幾乎篤定落入債務不斷上升及受人控制的深淵。根據John Perkins的親身經驗,中南美洲厄瓜多爾就是最好例子,它大舉借債開採石油,結果每100元石油收入就有75元由跨國石油企業拿走,剩下的25元中有四分三要用來清還外債,真正用在提升民生項目只有2.5元。
不過,賄賂或回佣只是整套策略的一環。John Perkins把整套策略稱為debt and fear。若碰上硬頸不聽話的領袖或官員,「經濟殺手」背後的Corporatocracy 便會用「硬實力」解決,包括暗殺有關官員,唆使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政府;務求把「阻住發財」的硬頸或民族主義領袖去掉。1953年推翻把石油設施國有化的伊朗民選總理Mosaddegh,73年推翻智利民選總統Allende的政變,八十年代初巴拿馬及薩爾瓦多總統先後因神秘空難突然死亡,權力轉予親美、親跨國企業新人都是這個debt and fear策略的傑作。
中國近十年四出找天然資源,非洲、中東、南美都是重點,用上都是向落後國家提供借貸,基建合作、能源輸出的一條龍服務,只差暫時沒有足夠硬實力把人家政府拉下台而已。不過,中國用這套方法可得小心,畢竟美國是策略的元祖,深明當中竅門,隨時可能「使橫手」把中國的枱底交易戳破,令中國進退兩難,尷尬不已。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