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何志平 - 左丁山

奈何何志平 - 左丁山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在美國被捕的消息,於11月21日早上由AFP(法新社)傳出,頗令人震驚。何志平本是眼科名醫,曾任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講座教授,曾為中央要人醫眼,於是與中央官員打上交道,但在中大醫學院則人緣欠佳,沒甚麼朋友,2002年董特首委任他為民政事務局局長;一位中大醫學院的朋友曾笑言:「多得董特首唔少!」此語與「馬會做得好事多」有異曲同工之妙。
民政事務局負責香港文化事務,董特首不知是似模似樣還是裝模作樣,2002年續任特首後,成立一個「文化事務諮詢委員會」,籌劃香港文化發展,委任城大校長張信剛教授為主席。張校長認真處事,為此事開了多場諮詢會,反覆討論,中秋節日也全日開會至晚上七時後,可說一片苦心為香港建立文化願景,但辛苦寫好的委員會報告上繳管事人(即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及董特首辦公室後,不見政府有甚麼回應回音,之後該份報告一直不知下落,特區政府提也不提,於此可見何局長的辦事誠意。
2007年退任後,本是名醫的何志平為何不返回眼科本業,令人費解。做慣醫生,竟然辦甚麼所謂NGO,從事高度國際化、高度複雜的石油買賣游說工作,更令人疑惑。國際石油,油田交易從來都不是明碼實價、公開透明的誠實商業,而是涉及政治關係、人情利害、金錢利益互相糾纏的污水生意。一位香港醫生前半生沒有商業經驗,竟膽敢跳進污泥堆,勇氣可嘉之餘,未免令人覺得,他的眼睛給黑金蒙蔽了。這次何志平涉嫌涉及行賄乍得總統、塞內加爾前外長、烏干達外長,兼且在紐約的銀行交收,在聯合國總部密商,未免膽大包天,視美國FBI與財政部特工如無物。
幾個月前,左丁山與一位美資銀行家在飯局閒談,說及開戶口之苦,他說美國監管得很緊,銀行難做,其中一類列為高危類戶口的,就是NGO,因為NGO收入不大明朗,若要靠第三者贊助或群眾捐款,金錢來源比較難以逐一追蹤,而NGO的項目撥款又多,最怕其中一兩項涉及洗錢或類似行賄受贓的行為。今次何志平涉及的機構正是一個NGO基金(按:NGO否認何志平涉嫌行賄與該基金有任何關連),足證美資銀行家的顧慮不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