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改變,要麼就殺死我吧!」亡命環保鬥士楊金池,被3萬個從天而降的鋁罐,緩緩被滅頂,盼喚醒世人關注環保議題。目睹此情此景,台灣導演黃明川深受感動,自資百萬美元、耗時5年為楊金池拍下紀錄片;他接受《蘋果》專訪指,楊金池的亡命行為,是他遇過最獨特行為藝術家,不辭勞苦也要把他的名字及訊息宣揚開去。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名為《肉身搏天》(Face the Earth)的紀錄片,日前在紐約首映。全長86分鐘影片,講述旅居紐約30年、來自台灣的藝術家楊金池,透過各種行為藝術方式,向公眾宣揚環保訊息。電影內最震撼一幕,楊金池2012年於紐約皇后區博物館外亡命演出「要麼改變,要麼就殺死我吧!(Kill Me or Change)」,他站在巨型鐵網下,被3個萬鋁罐從天而降徐徐滅頂,體現人類被垃圾污染,至逐漸窒息死亡恐怖過程。
「最初看他(楊金池)傳來一些行為藝術照片,老實說,沒甚麼感覺;之後看到『Kill Me or Change』片段後,馬上決定要幫他拍一部電影」,曾獲「台灣金馬獎」導演黃明川說,楊金池不惜以身試險,感動了包括他在內無數圍觀者,「我跟他說,如果你不計較提供檔案(影片、照片),我可以幫你找資金拍一部紀錄片,我感動到願意做這件事」。
黃明川坦言,紀錄片拍攝過程艱鉅,除了楊金池行為藝術跨越長年期、檔案凌亂外,在美國製作電影成本十分高昂。最後,他從包括台灣文化部等機構取得資助,花了百萬美元資金,及長達5年時間,今年11月電影終於在紐約全球首映。
不單拍攝電影,黃明川又協助楊金池在台灣舉辦首次個人回顧展。去年,楊金池站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外,再次進行兩場「亡命」鋁罐滅頂演出。黃明川說,長期生活在美國的楊金池,於台灣幾乎沒有知名度;唯另一方面,美國社會更重視行為藝術家,《紐約時報》藝評人Holland Cotter便曾以「神奇」一詞形容楊金池創作。
完成紐約首映後,黃明片透露,電影擬報名參加多個影展,也計劃在不同美國城市放映,希望讓更多觀眾認識到楊金池名字及其宣揚訊息。台灣方面,《肉身搏天》明年3月安排在「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作亞洲首映,與台灣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