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於語言障礙 - 高慧然

死於語言障礙 - 高慧然

公院有護士踢爆實習醫生不會說廣東話,無法與病人溝通,要勞煩其他醫護人員放下工作去擔任口語翻譯,增加他們的工作量之餘,更擔心在緊急狀況下萬一醫生和病人溝通不佳,會增加醫療風險。這樣的實習醫生不止一個,並且,不只在一間公院實習,而涉及多間公院。
非本地培訓的醫科畢業生,若通過醫委會執業資格試,並在本港公立醫院實習滿一年,表現達標,便可獲得本港執業資格。醫委會並無規定臨牀試必須用本地語言作答。理論上,不諳廣東話的非本港培訓醫科生是有機會取得本港執業醫生資格的。
九七之後,本港醫生本土保護意識頗強,連英聯邦國家的醫生要獲得本港執業醫生資格都殊不容易,因此,公院的醫生多以本土醫生為主,醫生與病人無溝通障礙。換言之,即使本來不大會說廣東話的醫生,要在本港從醫,也會致力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以確保與病人的良好溝通。很簡單,如果一個香港人要去日本做醫生,接觸日本病人,他一定會努力學習日文,而不是要求病人懂得廣東話。
當公院出現越來越多無法與本地病人溝通的醫生時,最壞的結果是甚麼呢?一個讀者在網絡的留言非常精警,我借來一用,他說,「日後病人的死亡原因會多一項:死於語言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