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耶穌得水牛?(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棄耶穌得水牛?
(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在基督教、天主教圈子內,有一個流傳多年的笑話。這笑話有很多版本、細節上各有不同。但簡單來說,笑話是關於一個在教會外的「信耶穌得永生」標誌因日久失修少了一些筆畫,變成「信耶穌得水牛」。這令到很多人來說要信耶穌。
看來,內地有些官員都看過這個笑話。近幾個星期,本地與海外傳媒都陸續報道,內地有官員去一些較多基督徒的地方,游說當地居民把家中的宗教擺設拆掉,然後掛上黨國領導的照片。願意這樣做的家庭,才可以得到政府派發的一些扶貧資助。當有關官員接受媒體訪問時,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貧民無知迷信,以為信耶穌就會令他們富起來。官員希望透過這行動,讓貧民明白耶穌不會令他們脫貧、只有黨才能做到這事,希望他們會因此由信耶穌改到信黨。
同時,海外傳媒近日亦報道,內地政府已在最近向旅行社下非正式命令,不准旅行團帶遊客去梵蒂岡觀光。據了解,這措施與今年初禁止國民去南韓旅遊的道理一樣。內地政權希望能透過對梵蒂岡當地旅遊業的影響而向梵蒂岡施壓,令其在中梵建交問題上就範。
從這兩件事可見,內地政權對於何謂信耶穌的了解極度皮毛。他們好像以為基督教與天主教會鼓勵信徒相信,信耶穌多就會得耶穌保佑,出入平安、身體健康、財源廣進,是名副其實的「信耶穌得水牛」。但官員好像忽略或罔顧普世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主流其實經常強調,跟隨耶穌的路是背上十字架的苦路,信徒要擁抱苦難而不是要趨吉避凶。所以,當他們嘗試用威逼利誘他人向政權稱臣時,都會以物質東西來作籌碼,擺出一個「棄耶穌得水牛」的姿態。
不過,公道一點來說,政權對基督教與天主教有這種膚淺的看法亦或許是難怪的。在內地,官方過往打壓得比較少而因此在日常生活會見得較多的信耶穌團體都偏向是一些在不同程度上信成功神學的教會(即公開地鼓吹「信耶穌得水牛」的教會),因為這種教會有助政權把社會「河蟹」。當官員見到有人即使貧苦都一代傳一代地繼續信耶穌,就很容易會以為是一種功利的「拜得神多自有神保佑」迷信表現。
當然,我們在香港去嘲笑或批評內地官員對何謂信耶穌的無知與罔顧都是五十步笑百步。不少香港教會與信徒又何嘗不是持「信耶穌得水牛」的心態?信耶穌可以為入名校加分。信耶穌可以是被納入中產或以上既得利益者集團的入場券。信耶穌同樣可以信強烈打壓基督徒的政團、還要對此打壓視而不見。信耶穌可以不理世事、只要說自己是「基督徒」就可以:這正是德國已故神學家潘霍華所批評的「廉價恩典」。
聲稱信耶穌得水牛還是棄耶穌得水牛?在當下的內地與香港社會,兩者都有可能。信黨會否得到永生?這就信不信由你了。
*以上是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