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識飲惜食】
中上環,放飯時間人山人海,亦是各家餐廳的必爭之地。有一間經營數年、主打兩餸飯的後巷小舖「上環食堂」,今年九月搬上千呎舖位,日賣千碟飯,每月營業額約七十萬元,成功突圍而出。新店多了一個老闆,是今年只有二十三歲的劉清奎(阿清),他個子高大,架着粗框眼鏡,樣子比實際年齡成熟,既是老闆亦是廚,獲老闆陳澤明(明哥)分了餐廳的三十巴仙股權。
「初初請後生仔,個個都怕辛苦,這裏之前請了兩個,都做不夠兩日,就說頂唔順。廚房太熱,入到廚房,件衫又乾又濕又乾。給高些人工也無用,就算給多一、兩千都有機會走。如果我把股份給他,大家就可以合力搞好食堂。現在兩個拍檔做廚,死就死,一人頂十二小時。」明哥說。
明哥昔日在包伙食公司做,一直煮開大鑊飯,後來自立門戶在上環永樂街開「上環食堂」賣兩餸飯。但因業主大幅加租,忍痛結業,休息半年後,得從事科技的熟客鍾名川(川哥)入股投資,三年前在上環畢街舊店重開。今年九月再搬到皇后大道中的千呎舖,廚房只有兩個廚,便是阿清和明哥。餐廳現在日賣過千個飯盒,雖是大鑊飯,但每次炒的份量亦不多,密密出品,忙到無停手。「阿清好快上手,肯做又企理,小事如收工關冷氣掣、煤氣掣、電燈掣,都可以幫你做好。好多人做不到,包括我老婆在內,會時常遺漏,他是我見過最上進的年輕人。」
由送外賣做起 目標買層樓
只有中三畢業的阿清,十六歲從潮州來港定居,在「上環食堂」由送外賣開始,兩年後到酒樓學師,去年八月再回舖幫手。「我自己不喜歡讀書,讀完都是浪費錢,不如出來學門手藝吧!預咗出來捱,如果不捱,那有今時今日!」他續說:「我細個已經想入行做飲食業,目標是捱幾年後開間餐廳。這行很少有後生仔願意入行,大多是新移民,過時過節陪唔到家人,返早又收夜,好夜先返屋企,等於一整日給了公司。」
上環食堂
上環皇后大道中222-226號啟煌商業大廈地下
記者:何嘉茵
攝影:伍慶泉
編輯:翟純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