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港情講趣】
上一代常說:「勤有功,戲無益」,原來已經過時。學界近年流行STEM教育,鼓勵學生與其坐在黑板前做隻填鴨,不如四圍探索,做隻自學能力一流的馬騮仔,將來蛻變成人中之龍的機會更大。赤柱名校聖士提反書院就有班馬騮仔,醉心發明,希望透過數字和科技,畫出不一樣的彩虹。
晚上,古色古香的聖士提反書院校園寂靜,鮮見人煙。走進一棟房舍,卻見燈火通明,有班中三學生埋頭鋸水管,接駁電路板。原來他們是寄宿生,參加了學校一個STEM課外活動,每周都要聚在一起做不同的習作。
這晚他們就要做潛水艇。結果兩組學生,一組把潛水艇砌好了,但因扇葉出現問題,潛水艇移動得並不理想;一組因要兼顧防水問題,連潛水艇也未砌好。全場唯一的女生鄧綺恩坦言這次習作並不容易。STEM統籌老師伍時賀總結,「時間太倉卒,他們起碼做到,能放進水池中試試看。兩小時內有這樣的進度,算是可以了。」
這次習作正是STEM教育的一個良好示範——結合了S科學、T技術、E工程、M數學,讓學生解難和應用創新技能。其實美國在90年代已經大力推動STEM教育,迎接日新月異的科技挑戰。香港近年亦響應潮流,在學界大搞STEM教育。
聽起來工程真宏大,但如何才能做到?伍時賀就有道法門,「在現實生活中找問題,那麼他們的付出才有意義,而成就感也更大。」上個學年,為了啟發學生發明點子,他就從自身出發,提出點子,「失眠問題困擾我多時,你們能替我解決嗎?」三個數理迷黃頌軒、鍾峻豪、何一非就展開一項STEM任務——研發一個幫助伍老師紓困的手機app。
分工合作 編寫app解失眠
去年還是中三生的黃頌軒最喜歡生物科,要他咪大學程度的學術書也不會瞌眼瞓,他負責消化醫學理論。黃的同窗鍾峻豪是數學發燒友,他負責計數。去年還是中五生的何一非是IT迷,初中已經編寫網頁,得過很多發明獎,15歲時更獲得「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獎學金」,故他負責開發iOS程式。
最後三人得知失眠與自律神經有關,自律神經是否健康,可透過心率數據得知。他們設計了一個健康app,這個app連上外接設備後,能收集心率數據,並因應不同心率情況,提供健康貼士。
失眠的老師受惠後,不如推而廣之。適逢聖士提反書院每年皆會舉辦越野跑。上千個健兒一起作賽,賽程又長,各checkpoint怎樣才能有效率地點算成績?
廢寢忘餐 俾阿爸掹走電腦線
何一非想到利用具藍芽定位功能的iBeacon技術。選手戴上iBeacon手帶,而checkpoint義工有部載入了相關程式的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當選手跑經義工,便會被記錄下來。何一非還照顧到沒有參賽的同學,設計了一個程式,讓同學即時收看賽事。
閣下可能心想,「唓,實係天才學生啦,一般學生會唔會咁叻先?」伍時賀老師坦言,通常這麼投入STEM活動的學生,學業成績都較好,但最重要是他們對數理科技有發乎真心的興趣。三人為了爭取時間做研究,有時連午飯也不吃。碰上考試,一手中史書,一手研究文件。書展遇上特價大學教科書,就如獲至寶般興奮。鍾峻豪曾為研究埋頭至深宵,父親看不過眼,掹走電腦電線。
採訪:周燕
攝影:黃健峰、Rex Chapman@Fixer Production
編輯:翟純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