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藝術家期待香港燈光節 「取代幻彩詠香江吧!」

【專題籽】藝術家期待香港燈光節 「取代幻彩詠香江吧!」

【專題籽:一周突襲】

「當然呼籲燈光節每年都舉行,取代幻彩詠香江吧!其實香港光影藝術發展已經太遲。香港常以東方之珠、霓虹之城自傲,里昂做了這麼多年、台灣與中國大陸都做了很多次,現在香港才有燈光節,怎說都應該做場好戲。」香港新媒體藝術家林欣傑一針見血,不留餘地。他認為,香港配得以光影藝術去創造一種可能性和城市印象,為香港美學教育出一分力。

今個星期周末晚上,16座本港古蹟地標,包括尖沙嘴鐘樓、前終審法院、大會堂、文武廟及元創方等等,都會由來自香港及外國的藝術團隊,用燈光輔以不同形式的藝術進行創作,讓市民免費重新認識城市的古蹟與藝術故事。

多媒體設計師伍韶勁的作品《關於海的歌》嘗試在遮打花園,以流水光影分享來自不同地方人的故事。

多媒體設計師伍韶勁

前終審法院變出大魚缸

前終審法院會成為銀幕,由光影投射成一個大魚缸,巨型金魚在大樓暢泳;皇后像廣場會成為光影竹林搖曳生光;大會堂成為香港故事投射館;中環郵政總局的外牆會出現來自北極的卡通人物;連文武廟都被新媒體藝術家用光影月亮打造二次元空間體驗。光影藝術不只出現戶外,多媒體設計師湯秉業的作品《The Undiscovered World》在荔枝角石屎森林內建造一個夢幻森林。
「這次的燈光作品背後伸延的議題更闊,互動方式更多層面。」多媒體設計師伍韶勁的作品《關於海的歌》嘗試在遮打花園,以流水光影分享來自不同地方人的故事。有環保人士擔心燈光節會貼錢令光污染加劇,林欣傑回應,「香港商業光源的確太近民居,創造出另一個太陽。搞燈光節當然要平衡電力消耗問題。要強調一點是,燈光節的藝術家都是用綠色燈光例如LED、低耗光束,希望可以為香港美學教育出一分力,大家享受之餘也可以讓藝術家多一種可能性。」

新媒體藝術家林欣傑認為燈光節可為香港美學教育出一份力,他的作品《日心說》在元創方以燈光裝置說香港歷史,及人與宇宙的關係。

新媒體藝術家林欣傑

「光.影.香港夜」
時間:11月23至25日(晚上7:00至11:00)
地點:中環、上環、尖沙嘴、荔枝角共16個建築物
費用:全免
網址: http://www.lumiereshk.com/

記者:鄭天儀
攝影:林栢鈞
編輯:翟純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