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香港警方年初向德國製造商購買MP5衝鋒槍及配件,但被對方拒絕,警方現正尋求其他生產商的槍械替代。我不知道這次拒絕售賣槍械背後的原因,但從過去的外媒報道和我以往的一次經驗,可以推斷這很有可能和香港近幾年的人權狀況倒退有關。
大概六、七年前,一位德國領事曾經特地造訪,詢問我有關香港特種部隊「SDU」(俗稱飛虎隊)的工作,我當時指飛虎隊是警隊的精銳部隊,專門應付嚴重罪行和反恐工作。那位領事接着說,原來香港警方想向德國廠商買槍,想知道我的看法。我當時有點奇怪,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嗎?對方就解釋,原來歐盟有指引,其成員國不可售賣槍械予侵犯人權、鎮壓人民的國家或地區,我當時就回應指,香港的飛虎隊其實很少出動,也不會用作控制人群和鎮壓示威等工作。對方聽了才安心,說會回去撰寫報告。
據知警方其後亦成功購買到該批槍械。直到去年有外媒報道,MP5衝鋒槍的德國製造商Heckler & Koch在出售武備予海外國家時,獲德國政府批准日趨困難,並稱不會再向不民主、貪污及非北約成員國家提供武器。
從上述報道,加上我的個人經驗推斷,這次德國政府有可能是關注到近幾年香港的人權狀況出現倒退,特別是在佔領運動中警方曾施放催淚彈,甚至流傳所謂幾乎會開槍的消息;加上近幾年除英國和美國外,德國政府亦曾多次就香港的人權法治和民主發聲,估計他們有可能已重新評估香港警方會否使用他們廠商所售賣的槍械用作侵犯人權或鎮壓和平示威集會等用途。這不但關乎國家的聲譽受損,德國亦有可能會因此而受到歐盟所制裁,所以情願不售賣軍備予本港。
這次事件,亦正正引證了一個社會的人權狀況也會影響到民生。在剛過去的施政報告辯論中,有建制派議員指,現時世界各國對中國的人權狀況有錯誤理解,例如大部份國家都認為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先生是政治犯,但在中國他是一名罪犯,該議員指國際社會只是不明白、不了解,甚至是戴了有色眼鏡去看中國,才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人權倒退足以影響民生
我當時回應指這樣的思維是十分危險的。當然,在中國國內你或者可以這樣想,但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一個自由貿易體系,國際投資者會因應香港的法治水平和司法獨立而改變投資策略,自然會參考全世界的各樣人權報告。我們不能一邊說別人對香港不了解、有偏見;一邊自顧自說自己怎麼好,法治如何沒問題,就當作事情已經解決了,不理會國際社會的是行不通的。
正如這次事件,外國可能因為香港的人權狀況而拒絕售賣槍械,這會直接影響到民生;香港警方能否購置最好的裝備,一方面關乎到市民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對其前線警員的安全負責。
對於拒絕售槍事件,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指市場上仍有很多槍械供應的選擇,相信不會影響執法部門行動,採購時盡量不依賴單一型號或供應商。局長的回應分明就是不肯面對問題,就是說「你不賣給我,我還有很多選擇,不稀罕」,這是一種逃避的心態。如果德國廠商生產的槍械和配件質量不好,香港警方就不會一直使用;相反,若果市場上有更多好選擇,政府就應該早些分散採購,而不是到現在買不到才說不會依靠單一供應商,這只是一種「阿Q精神」。
若果政府不是抱有這種「阿Q精神」,仍然覺得德國的槍械質量較好,我想到一個可能的跟進方法,是政府不妨開心見誠,透過雙邊關係向德國政府詢問是否擔心香港的人權狀況倒退,若是,可進一步詢問能否承諾有關槍備不會用於侵犯人權或鎮壓和平示威的用途,以換取對方答允銷售。當然,現時多個國家都普遍關注香港的和平集會情況,香港政府必須正本清源,以真正行動改變國際社會的看法才可解決問題。因為今次可以是槍械,不知下次會否禁售其他例如高科技戰略物品予香港,影響貿易和民生。
涂謹申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