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養生食經】
踏入11月,風高物燥,我們的皮膚也面對失水危機,輕則皮膚失去潤澤,重則皮膚乾裂,如魚鱗一般。燥是秋天主氣,香港這臨海城市也不例外,濕度由以往的80-90%,一下降到40-50%。面對這乾燥的天氣,皮膚的濕潤程度就取決於身體正氣是否足夠。
「皮毛者肺之合也」,「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肺就像人體的放濕機,把脾臟吸收的營養、水份輸送到身體各個細胞,如果脾臟運化出現問題,或者肺臟受了邪氣,身體的細胞就得不到足夠的水份及營養,皮膚首當其衝變得乾燥。在這種乾燥的天氣,可以進食提升脾臟運化水液、營養以及幫助肺臟調節水液功能的食物,有助皮膚保持潤滑。這些食物當中山藥(即淮山)是首選,山藥健脾養肺益腎,元代醫家李東垣稱山藥「治皮膚乾燥以此物潤之」,不過山藥的藥性緩和,《本草正義》謂「其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故補脾肺必主參、朮」,山藥需要配合其他藥材方可以發揮效果,例如黨參白朮等。還有玉竹,《神農本草經》謂「久服去面黑,好顏色,潤澤」。不但可以潤澤皮膚,還可以去除面上的黑斑。此外銀耳、麥冬、百合都可以潤澤皮膚。
有些人士一年四季皮膚都乾燥,特別是中、老年人士,常煲淮山玉竹這些藥膳,皮膚還是乾燥,皮膚也失去彈性。皮膚經過幾十年日曬雨淋,出現衰退,只補肺脾,無異隔靴搔癢。這個時候需要補益肝腎。腎藏精,肝藏血,精和血是滋養人體各部份的物質,沒有精和血,肺脾功能再好,皮膚都藏不住水份和營養。平常護膚品廣告宣傳中,皮膚潤澤要補充膠原蛋白,膠原蛋白就是由精血變化而成。人體本來就有製造膠原蛋白的能力,只是由於肝腎陰虛導致皮膚老化。補益肝腎的中藥有很多,杜仲是其中之一,杜仲不只是治療腰痛,實驗研究發現杜仲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以及減輕皮膚細胞受到紫外光傷害。另外黑豆衣可以補肝腎,而實驗研究發現黑豆的成份還可以保護皮膚免受紫外光損害。此外常見補肝腎的藥膳有菟絲子、枸杞子、烏雞等。皮膚潤澤不是必然,需要我們的呵護,護膚品以外,提升身體臟腑功能,能夠有效提升皮膚「抗燥」能力,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不煙不酒,加上藥膳養生,即使歲月催人,如童顏般的潤澤皮膚也不是奢望。
撰文:林宗冠
編輯:陳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