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仔女對潘迪華的認識,一般始於王家衛導演的《阿飛正傳》,旭仔媽媽角色出場雖然不多,但戲份非常重,母子之間錯縱複雜的恩恩怨怨,誠如杜魯福所講「沒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立即令人聯想另一部占士甸影片的香港譯名《蕩母痴兒》。自此她穿旗袍的丰姿深深印在觀眾腦海,一口純正上海話更被視為十里洋場倖存文物,既發揮慰藉鄉愁作用,也肩負灌溉虛榮任務,夾縫中巧妙地昇起一座莊嚴的非物質博物館,車水馬龍香火不絕。這當然近乎時勢造英雄,彷彿她還用着《傾城之戀》裏白公館那隻節省天光的老鐘,「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永遠和潮流格格不入──冤枉大老爺啊,有圖有真相,翻看《夢.路》華美繽紛的照片,你不會不察覺時式和時尚無處不在,難怪穩坐神枱的當事人啼笑皆非:「一直以來我認為自己的風格跟得上時代的觸覺,不知道已經被定型成為上海四十年代或香港六十年代的典型舊上海女人。」
坐在香港會所花園廳,有那麼一刻這位舊上海女人還真教我想起白流蘇,氣定神閒不慍不火,「傳奇裏的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不過她和張女士大概是交不成朋友的,就算有緣相聚,被尊稱「本家潘姐」的潘柳黛恐怕也會打翻醋瓶,使出陰力將所謂的假貴族排除在軋淘圈子外──早前鄰居馮君清算南宮夫人,編輯刊錯配圖,讀者如欲一睹潘柳黛本尊,請打開《夢.路》第一百七十八頁。再補充一點:邵氏六十年代的《不了情》,編劇正是潘姐姐的本家潘姐,片名剽竊自張愛玲四十年代同名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