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非夕陽之學(盧峯) - 盧峯

地緣政治非夕陽之學(盧峯) - 盧峯

十多年前,《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者Thomas Friedman 寫了《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這本暢銷書,講述全球化浪潮如何敉平地理障礙與距離,如何令個別地方的事變即時改變地緣政治形勢,如何打造沒有國界的全球市場。書出版的時候正值民眾對全球化最樂觀的年頭,不少人將其奉為新時代的《聖經》,開口閉口說地緣政治是夕陽之學。
不過亦有學者專家認為Friedman的說法把一時的現象看成驚天動地的變動。實情地緣政治仍然重要,甚至是歷史進程的決定性力量。國際關係學者Robert Kaplan2012年就寫下《地理的復仇》(The Revenge of Geography),重提高山大洋沙漠的重要性,認為科技再發達也不能把阿富汗不同的角落湊成政令統一的國家,也不能令台灣變成像關島般遠離中國的海島,更不能取消伊朗在中東、中亞的舉足輕重地位。
Kaplan在書中他提到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勢力地圖,就中國、俄羅斯、伊朗、土耳其、印度的地緣政治位置一一評析,相當有啟發性。以中國為例,他認為過往中國的安全挑戰主要來自陸上邊境,北部遊牧民族輪番入侵成為傳統中國王朝的大患,即使到二十世紀中後期,蘇聯曾在中國邊境陳兵近百萬(五十多個師)。可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陸地邊界爭議的地方不多,主要剩下跟印度在喜馬拉雅山的爭議,該區經濟軍事價值都不大,對中國國家安全可說沒有影響。周邊的國家不管是北部的俄羅斯、中亞的哈薩克等國、巴基斯坦以及東南亞的緬甸等國,綜合力量遠遜中國,甚至對中國的經濟力量越來越倚賴(中國在巴基斯坦的影響力就逐漸超越美國),令中國在陸上面對的威脅大減。
海洋來的挑戰更足以影響中國的政經安全。單是維持海上航道暢通,確保各種資源、商品往來中國至世界各地已是重大挑戰。台灣、南海諸島在中國戰略利益上變得空前重要,中國政府將會更着力把它們納入控制範圍,或至少不能變成敵人的勢力範圍。未來中國希望控制台灣,挑戰美國在東海、南海霸權的決心不能低估。Kaplan指出,這些都是地緣政治的設定,全球化不管如何無遠弗屆都改變不了。
Kaplan還引述研究指美國到大約2020年就不再能保衞台灣,因為到時候中國有足夠實力對進入台海的美軍造成重大傷害,令美國政府及軍方在介入前不得不三思。
還記得1996年台灣總統大選,中國一度試射導彈以威懾台灣選民不要支持主張「兩國論」的李登輝。美國立時派遣航空母艦戰鬥群到台灣海峽巡航。但到2020年以後,中國導彈及戰機對美國航母的威脅遠大於以前,美國政府就有可能重新考慮是否值得及有能力介入台灣保衞戰。要知道台灣距中國不過300公里左右,距美國本土卻超過8,000公里,美國軍方能否克服距離壓制中國成為重大疑問。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