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後評:整條老人防線早該交棒 - 飛鴻

賽後評:整條老人防線早該交棒 - 飛鴻

奏國歌環節香港球迷當然熟悉,香港有自家特色,意大利也有意式風情。全隊激昂高唱國歌,保方必然是神情最投入、唱得最慷慨的一人,這份情懷由進入21世紀至今,陪伴球迷走過N屆大賽。然而,對於意大利的整體大局而言,有托迪珠玉在前,也有簡拿華路前車可鑑,在這個馬後炮的瞬間,保方或者早應該帶領整條老人防線交棒。

高潮作結好過草草謝幕

保方長年象徵「保住後防」,由1997年至今越戰越勇,就像紅酒一樣越釀越醇,顛覆年齡增長與表現水平成反比的定律,每場比賽集中力驚人,而且指揮若定。球隊勝出,保方不時是首個衝出去安慰對手的一人;球隊落敗,保方亦不會因失望而輸風度,勝不驕,敗也不餒,球技、人品都讓人敬佩。
39歲的保方無疑仍處職業生涯高峰,但他還代表整條老人防線的存在,36歲的巴沙利、33歲的基亞連尼已走下坡,還有迪羅斯也好像唯保方馬首是瞻,四人共同進退,教練雲杜拿在世盃外又不敢換班;而活力大減的迪羅斯與不擅防守的「新派路」馬高華拉堤合組的中場中路,使得意軍阿利斯奧羅馬洛尼、邦拿雲度拉、佐真奴費路及恩斯治尼等當打新一代苦無用武之地。
一個表演,在高潮作結,讓觀眾依依不捨,總好過到被嫌棄時草草謝幕,托迪在2006年世盃後,以29歲之齡卸下藍色戰衣,將餘下的職業生涯全部貢獻給羅馬,成就保方及派路以外,同代的另一個意式傳奇。相反,當時已經32歲的簡拿華路堅持留守,到2010年卻變成一齣鬧劇,36歲的大簡已淪為意軍漏洞,最後意大利包尾出局。
文:飛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