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強力胃藥三年 患癌風險增七倍

服強力胃藥三年 患癌風險增七倍

【本報訊】不少市民都曾受胃酸倒流困擾,需服食胃藥紓緩。港大醫學院一項觀察研究發現,有胃病的人如長期服用強力胃藥「質子泵抑制劑」(PPI),有可能增加患胃癌風險逾七倍。專家建議市民應遵從醫生指示服用PPI,不宜自行從藥房購買。藥劑師則指,另一種市民較常服用的胃藥抑酸劑(Antacid),即使長時間服用亦不會對健康構成威脅,市民毋須過慮。

市民服用PPI前應先獲醫生處方。

宜先服抑酸劑再求診

胃癌屬本港十大癌症之一,2015年有1,167宗新症,及有669人因胃癌死亡。臨床上,不少病人罹患胃癌前,會有嚴重胃酸倒流、胃潰瘍等症狀,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梁偉強指,醫生一般處方PPI類胃藥,封鎖胃壁分泌胃酸,減輕胃潰瘍症狀。據統計,2016年全港醫生處方了逾160萬次PPI。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和藥理及藥劑學系的研究團隊,分析醫管局備存2003年至2012年,曾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治療的胃病患者資料,發現63,397名患者中,每周服用至少一次PPI的患者,與不服用PPI的患者比較,患癌的風險高1.44倍;若每天服用分別達1、2、3年或以上,風險更高達4.04倍、5.65倍、7.34倍,顯示服用PPI的次數、頻密程度與年期,與患胃癌風險成正比。
梁偉強指出,是次研究為觀察研究,只反映長期服用PPI與患上胃癌之間有關係,但患癌因素眾多,強調研究結果不能證明PPI是致癌物質。梁又指出,常有市民誤以為PPI適用於所有腸胃不適,但其實病情輕微者有其他較溫和的藥物替代。瑪麗醫院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張嘉盛則指,市民服用PPI前應先獲醫生處方,及按病情和指示的劑量及次數服用,以平衡風險和藥效,不宜自行購買及服用。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PPI藥力強,主治胃酸嚴重倒流或胃潰瘍病人,此類病人大多正服用止痛藥,病情較重,需持續服用PPI至病情受控。PPI須經醫生處方。他建議一般受胃酸困擾的市民,可先服用抑酸劑,其主要成份是鹼性化學物質,能夠中和胃酸。如沒效用的話應求醫,由醫生按臨床情況決定是否接受PPI藥物治療。
■記者何家朗、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