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走過戰火 黎巴嫩終正名

特稿:走過戰火 黎巴嫩終正名

對黎巴嫩來說,提早躋身亞洲盃決賽周,意義重大,因為黎巴嫩曾經歷戰亂,今次首次透過外圍賽躋身決賽周,證明了這個曾經由法國管轄的西亞小國的足球實力。
鄰近歐洲的黎巴嫩,自二次世界大戰後正式脫離法國管轄而獨立,但到七、八十年代爆發內戰,體育及足運停滯,在76至96年的六屆亞洲盃只參加過兩屆外圍賽,其餘都退出。黎巴嫩於94年開始參加世界盃外圍賽,但從未躋身決賽周。
結束內戰的黎巴嫩,在90年代末成功申辦亞洲盃決賽周,在2000年首次舉辦大型足球國際賽,亦是該國初戰亞洲盃決賽周,分組賽只錄得兩和一負出局,而今次則是首次透過外圍賽出線,還有主場大炒北韓的戰績,對黎巴嫩足球來說,外圍賽的成績已證明球隊在進步。
黎巴嫩近年足球水平有所提升,多少與在歐洲出生的球員回歸有關,該國部份主力在歐洲出生,門將阿巴斯漢臣正是在瑞典出生,更曾入選瑞典青年隊;中堅奧馬利於德國誕生並展開球員生涯,另外,中場艾蘭夏達是前挪威16及19歲以下國家隊代表,到2012年才決定代表黎巴嫩出戰國際賽。至於今次未有獲徵召的前鋒薩特,則效力美職聯的肯薩斯體育會,曾為黎巴嫩上陣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