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現時有近2.9萬綜援戶居於私人樓宇,當中約一半綜援戶獲得的租金津貼,不足以支付實際租金,即使有額外的關愛基金津貼,仍然有約1.25萬戶未夠支付租金。有長年租住鐵皮木屋的單身綜援戶指,租金津貼無法追上每年租金加幅,「我住咁多年鐵皮木屋,都未試過用政府資助完全支付租金,因為現實係年年加租,單身租金津貼得千八,點交租?」
46歲的阿基申領單身綜援連租金津貼已6年,他患精神分裂、思覺失調、抑鬱症、有甲狀腺問題,近兩年被判斷為100%殘障,現時每月領取約6,500元綜援,當中1,810元是租金津貼。他居住屯門約200呎的鐵皮木屋,屋主免其水電費,現時月租2,400元,每年加租200元,「因為腳患,行唔到樓梯住唐樓,所以只能租木屋」。
他指即使獲得關愛基金為「超租」綜援住戶提供額外一筆過的2,000元津貼,亦不足以交租,「租金津貼加關愛基金,每月都係津貼二千,今時今日,二千蚊屋租好難搵,我每個月都自己貼錢,遲啲加租後,我每個月貼600蚊」。阿基唯有每日食少一餐以節省金錢,「木屋一開電掣就跳掣,我兩餐只能出街食,開支好大」。
立法會議員邵家臻批評綜援戶獲得的租金津貼「離地」,未能追上現時租金水平,綜援戶需以綜援的標準金支付超出的租金,惟標準金本來是用來支付日常生活開支。他又批評關愛基金的資助金額低,政府需檢討租金津貼水平及調整機制,望租金津貼能支付九成綜援戶的實際租金金額。
他建議政府重新釐定綜援金水平,由原本以受助人的收入計算綜援金額,改為以受助人的支出計算綜援金額。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今日討論「綜援計劃、公共福利金計劃及綜援租金津貼金額調整」。
勞工及福利局回覆指,社署一直有調整租金津貼的最高金額,2013年至2017年期間,租金津貼的最高金額累計上調超過35%。局方亦指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考慮優化關愛基金的超租津貼安排,詳情稍後公佈。
■記者梁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