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閒人 - 楊靜

並非閒人 - 楊靜

那時,我們給他取個雅號,叫做杞人。
並非他愛先天下之憂而憂,可他永遠有擔心不完的事,大把時間都用來恐懼從未應驗的惡兆。而事實是他做什麼都出類拔萃,搞得我們這些笨鳥連叫苦都沒機會。這種人,一起考試,他像大禍臨頭,念叨着考砸,成績出來,他幾乎滿分,陪他難過的卻根本不及格;項目完結,慶功宴上他又嘟囔「下次做不到更好就完蛋」,別提有幾掃興。
若不是認識他已久,我們肯定覺得他是個偽君子。這個他人眼中的佼佼者沒有一天是開心的,我們是看在眼裏的,奮鬥失敗固然悲憤不已,每次成就帶給他的只是壓力。但大家氣量也小,一聽到杞人哀號,就條件反射用話堵他:「實在身在福中不知福」、「真是何不食肉糜」,又或者「你就是時間太多,閒出病來」。反擊能力最強的還數杞人的母親,阿姨深知兒子脾性,他自責,她就火上添油,讓他連抱怨也被搶了機會。他坐錯車後檢討自己浪費錢和時間,她補刀「真是天才」,杞人片刻無聲。
久而久之我們習慣這假警報,故而聽到他被診斷重度抑鬱都不太相信,去看他也看不出什麼端倪。我們放下水果鮮花,和阿姨在餐廳細聲細氣說話,她講不清到底怎麼回事:「醫生說他自我厭棄,又說什麼疑病症,好像他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沒講兩句,她落下眼淚,「那醫生不知對他做了什麼,到最後他說是我給他讚揚太少、鞭策太多。可那是幾十年前,我好冤枉。」
這倒是真的,最記得有次他考了第五名,阿姨聽到後不以為意地說又不是第一,沒什麼好開心。可當年我篤信那種教育方式雖然嚴苛,卻激發出杞人最大潛能,也幻想過如果我媽也如此教我,我怕也是人中龍鳳。再說啦,正是因為他如此這般看低自己,我們才能做朋友這麼久,不然誰願意和人生贏家天天對照不是嗎?
我們和阿姨面面相覷,又自責,又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