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泛民敢參與歷來最長的拉布戰?(傳媒工作者 林彥邦) - 林彥邦

溫和泛民敢參與歷來最長的拉布戰?
(傳媒工作者 林彥邦) - 林彥邦

施政報告致謝動議獲「通過」,一地兩檢的拖延進入尾聲,建制派和民主派已經捲高衣袖,準動下一個戰場——修改議事規則。
建制派之心路人皆見,要趁民主派人少時一次過修改議事規則,杜絕拉布,用他們的說法是讓議會「回復正常」、「撥亂反正」,梁君彥更打茅波阻民主派修訂直上大會,發還議事規則委員會,都可見建制派今次志在必得。即使兩派代表將舉行所謂的4+4會議,建制派都會繼續將修改議事規則提上大會,說明這個會面平台,不過是行禮如儀走過場,不會有實質成效。
這場「戰役」的勝負在於時間,建制派要快刀斬亂麻,民主派就要將戰線拉長,拖到3月11日立法會補選後,到時在地區直選民主派和建制派人數回到16對16(假設民主派重奪九西和新東議席),建制派就無法趁火打劫。
粗略計算,扣除公眾假期、兩會休會,還要審議財政預算,要將修改議事規則拖到3月11日立法會補選後,大概要拖十次立法會大會會期,近200小時的會議時數。
民主派曾發動偷襲,繞過議事規則委員會,將34項修訂直上大會「打尖」,但被梁君彥打回頭,此路不通之下,民主派只剩下全面開戰一途,無所不用其極,在未來所有法案動議瘋狂點人數,一地兩檢議案中用到的議事規則54條甚至88條將公眾和記者逐離場,都隨時要再派上用場,令立法會大會,癱瘓到明年3月。
問題是,民主派、特別所謂「溫和泛民」,敢嗎?
朱凱廸當日提出用議事規則88條來拖延時間,一個絕對不會獲通過的政治操作,都被建制派和親政府新聞團體借題發揮轉移視線,拉到損害新聞自由的層次;一地兩檢無約束力議案,通過與否和高鐵通車甚至本地立法毫無關係,建制派工會都可以動員批評民主派拉布「影響民生」。

不開戰只等於投降

建制派和政府這種議題操作,對立場鮮明熟悉政治的市民當然沒有作用,但「中間多數」、「政治冷感」的香港人,還是相當受落。溫和民主派,是否敢得失這一大批米飯班主,參與這場近四個月、香港歷來最長的拉布戰?
或許總是會有所謂溫和理性的意見認為,不可能和政府全面開戰,應該留有餘地,但事實上,建制派今次趁火打劫,除了牌面上講的阻拉布,還大幅增加了立法會主席、甚至委員會主席的權力,將成立調查委員會的門檻,由20人提高到35人,不止杜絕了拉布,還剪掉了反對陣營提出中止辯論、休會、甚至調查的權力。
功能組別的存在,令民主陣營從來都是得票多、議席少,分組點票,加上議員沒有提案權、不能增加政府開支,立法會從來就只有調查和拖延的能力;若容讓建制派的自閹修訂通過,雖然名義上還保有分組點票和政改否決權,但對政府議案,就連拖延的權力都喪失,日後23條重臨,將無險可守,民主派日後在議會中,徹底淪為忠誠反對派,成為政權在立法機關中的政治擺設。
除非打算借勢投降,以為可在中央全面管治下苟活,否則應該拋棄和政府同枱食飯「修補撕裂」的幻想,當下局面,不開戰只是等於投降。

林彥邦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