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現時紓緩治療較集中於服務成年病人,雖然部份醫院也會為患有如血癌等末期癌症,甚至是罕見病兒童提供紓緩治療,但往往由病童所屬病房自行處理,沒轉介機制。隨着明年香港兒童醫院正式啟用,該院將成立專門團隊,統籌及整合各間公院由住院、門診、上門以至社工輔導等各項環節的服務,讓該些兒童能較為安然地走過生命的最後時光。
料明年底投入服務
位處啟德祥業街、毗鄰郵輪碼頭的香港兒童醫院,結構工程已接近完成,醫院外牆棚架亦已拆卸。至於中央花園工程、大樓內部裝修及安裝醫療儀器等後續程序,據了解或要明年中至下旬才完工,料明年底分階段投入服務。
現時兒童紓緩治療服務並非由專項團隊提供照顧,而是散落於病童所屬的專科,如兒童心臟科、深切治療科等醫護負責。小部份醫院會提供定期上門照顧,但只限由護士檢查病童的醫療儀器是否正常,以及簡單餵食。兒童醫院除主力接收癌病及罕見病個案,醫管局的《紓緩治療服務策略》首披露,該院將統籌全港公院的兒童紓緩治療服務。
該份文件指,日後兒童醫院會成立一個中央統籌團隊,由兒科醫生領導跨專業的紓緩治療團隊,並負責處理所有公院的相關個案,由病童住院、醫生會診、家屬及學校支援、哀傷輔導,以至社區護理、上門照顧等,全由兒童醫院管理。換言之,兒童紓緩治療將與成人紓緩治療的「聯網制」有分別。
事實上,未成年人士的死亡原因,與成年人亦有明顯分別。據資料,未滿1歲的嬰幼兒有53%死於懷孕28周至產後1周的異常狀況、22%死於先天遺傳異常情況或疾病;而1至17歲的兒童,則有40%人死於腫瘤、12%死於心血管問題。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