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 非兵不可(專欄作家 古德明) - 古德明

幼兒教育 非兵不可
(專欄作家 古德明) - 古德明

鄭月娥政府銳意推行中共國民教育,教育局因倡議修訂幼稚園課程,以便學生「初步認識中華文化」。那國民教育內容,看勵進教育中心的幼稚園學習活動資料冊,可思過半。
資料冊所述活動之一,是效法蘭州軍區幼稚園,「與幼兒一起觀看有國旗的戰鬥畫面」,以及「參觀軍營升旗禮,為中國人身分自豪」。勵進教育中心由徐麗泰、梁愛詩、曾德成等中共嬖幸創辦,所編訂的資料冊供全港幼稚園參考,當然不是兒戲。但他們與其說是教學生認識中華文化,不如說是灌輸中共精神。
中華文化從來不以軍事為誇。《韓詩外傳》卷三有一段史前傳說:帝舜時,苗族據險作亂,大禹請出兵討伐。帝舜不同意,自責說:「吾喻教猶未竭也(我教化未及)。」他力修文德,苗族終於歸順,「天下聞之,皆薄禹之義,而美舜之德」。可見我國遠古已有「止戈為武」觀念,認為「兵者,凶器也」。
南北朝是我們史上一段戰亂時期,隋文帝統一天下之後,就下詔偃武修文:「自魏氏不競(魏國衰落),周、齊抗衡,重干戈而輕俎豆(禮教),唯爭是聞,朝野以機巧為師,風澆俗弊。治國立身,非禮不可。」他還下令武人讀書:「兵可立威,不可不戢(收斂)。武力之子,俱可學文。」所以,文帝在位期間,「君子咸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陵弱,朝野歡娛」,史稱開皇盛世(《隋書》卷二、卷四十七)。當時的國民絕對可「為中國人身分自豪」。
習近平據說也開創了盛世,但這盛世一味以兵戈為誇。他們「培養港人愛國心」的手段,就是年年開放軍營,盛陳軍備,示範格鬥;今年七月,為了「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他們還遣新建的航空母艦來港,宣揚軍威。武力就是中共所謂「中華文化」。難怪今天大陸朝野唯爭是聞,唯機巧是務。偏偏中共還以此為榮,還要香港幼稚園學生學習。
至於「有國旗的戰鬥畫面」,不知是甚麼畫面。抗日戰爭之中,共軍避日不戰,紀錄片裏只見國軍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慘烈飛揚,但這面國旗不獲中共承認;一九八九年六四之役則的確是共軍打的,也的確體現了習近平今年七月發表的治軍名言:「軍隊必須絕對服從黨的指揮。黨指向那裏,就打到那裏。」但六四戰爭紀錄片似乎不見五星紅旗傲然飄揚,學校播映,更恐難免「尋釁生事」、「煽動港獨」等罪名。
最近,互聯網上流傳一段錄影:山西幾十名退伍軍人上京,求安置不果,被押解回鄉,人人都以長繩繫頸,像狗一樣,可牽着走。勵進教育中心不如以此教育香港年輕一輩,教他們明白小民「自豪」之餘,要知所恐懼,不要聞中共國歌就發噓聲,否則習近平指向香港,香港就不得了。新中國小民要以軍隊為榮,只是那支軍隊從來不是他們的。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