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訪問裏看到,99年澳門回歸時,上海的小朋友唱了幾個月的《七子之歌》。不知那是什麼,好奇到YouTube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那是由聞一多新詩改成的歌詞,聞一多1925年赴美留學後回國,有感國家「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憤而寫成《七子之歌》,展露其愛國激情。七子是中國七個被列強侵略的地方,香港、九龍、台灣、廣州灣、威海衛、旅順大連各有一首。澳門的《七子之歌》因一齣為迎接回歸而製作的電視紀錄片,唱得街知巷聞,後來成了回歸的主題曲。
此曲由小孩和大人組成的大合唱團唱出來,加插小女孩獨唱,民族感情、國仇家恨都被激出來了,據說令很多人潸然下淚。聞一多作詩的時代和心境,那時候知識份子愛國情懷之真摯和熾熱,已是明日黃花。
香港的那首詩用字頗深,好像沒有改編成歌,回歸時沒七子之歌可唱,天天聽《義勇軍進行曲》倒由2004年開始。最初港人對國歌甚少負面情緒,年日過去反而變壞。立法規管不敬行為可即時見效,但人心未回歸才最難管。不要只看球場上球迷的表現,大學一直有做港人身份認同的民調,那裏會有更多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