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手術裝置有菌 兩人疑中招

瑪麗手術裝置有菌 兩人疑中招

【本報訊】瑪麗醫院一款用於心胸外科手術的加熱冷卻裝置,其中一個水樣本被驗出奇美拉分支桿菌(Mycobacterium chimaera)。醫院發言人表示,發現有兩名心胸外科病人的樣本含有該種桿菌,現時正穩定地康復,如證實病人受感染,會處方抗生素治療。

感染風險約千分之一

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去年曾作出警示,指該款裝置有可能會受到奇美拉分支桿菌污染,當使用時,桿菌有可能從空氣或儀器的排風口散播。病人受感染風險估計約為千分之一。醫管局去年11月收到FDA的指示後,已通知伊利沙伯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及瑪麗醫院3間有心胸外科手術的公立醫院。伊院及威院較早前已停用裝置。
瑪麗醫院發言人指,暫未知有多少裝置需要停用,但院方已改用另一生產商的裝置,心胸外科服務未有受到影響。院方已把事件通報衞生防護中心。兩病人較早前曾接受心胸外科手術,但未知是否用了該款裝置。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崔永雄表示,加熱冷卻裝置是人工體外循環儀的一部份,當大型的心胸手術開始時,裝置會把儀器抽出來的病人血液,降溫至30℃或更低,然後輸送回病人體內,以保護病人體內細胞免受破壞;至手術接近完成階段,裝置則把血液加熱至體溫相若的37℃。他指,裝置是透過內裏蘊藏的水來冷凍或加熱血液,故估計該菌有可能先潛伏水內,再透過空氣散播到病人傷口。
奇美拉分支桿菌常見於水份及土壤,與結核桿菌同屬分支桿菌,但並非結核菌,一般會處方抗生素治療。
■記者于健民